【学思践悟十九大】中国北斗连天下 科技发展惠全球

2017年11月06日 15:11   来源:东方网   陆敬平

  11月5日19时4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二十四、二十五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两颗卫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是我国北斗三号第一、二颗组网卫星,开启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的新时代。《人民日报》11月6日。

  中国北斗联天下。据介绍,2009年北斗三号工程正式启动建设。在各大系统和众多参研参试单位共同努力下,我国全面突破系统核心关键技术,完成地面验证,卫星状态基本固化。从此次任务起,我国迎来新一轮北斗组网卫星高密度发射,到2018年底前后,将发射18颗北斗三号组网卫星,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到2020年左右,完成30多颗组网卫星发射,实现全球服务能力。伴随着全球科技的不断创新发展,世界近在眼前,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加速。通讯卫星、航天科技是重中之重。毫无疑问,这两项科技,中国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北斗的建成,举全国之力;北斗的发展,集民众之智;北斗的应用,惠民生所需,连接世界之必需。尤其是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实行信息、资源等共享作用举足轻重,无可替代。尤为可喜的是,北斗,已成为当代中国一张耀眼的“国家名片”。这一大国重器是中国北斗人冲破重重艰难险阻,打破先进国家的技术封锁和壁垒自力更生,自主建造。举例说明,2007年4月初,首颗北斗导航卫星终于如期矗立在发射塔架上。同年4月14日4时11分,这颗肩负着重要使命的卫星,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成功进入预定轨道。两天后的16日20时许,北京终于清晰接收到来自这颗卫星的信号。这一刻,距离国际电联规定的频率申请失效最后期限不到4个小时。中国北斗一飞冲天,赶上了建设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最后一班车。自此,北斗人后发赶超,坚定科技自信,从而闯出了一条新路,卫星发展迅猛,成果丰硕。

  科技发展惠全球。多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科技发展步入了繁荣昌盛的春天,各条战线捷报频传,惊喜不断。飞船上天、蛟龙入海、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实现了中国高铁“从追赶到领跑”的根本转变;采用国际最高安全标准的百万千瓦级自主三代核电装备“华龙一号”,亮出了中国制造的又一张“名片”;国产航空发动机突破瓶颈,运20、歼20服役,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成功,我国航空工业取得历史性突破;海水种植杂交水稻成功等科研成果令世界瞩目,惠及中国乃至世界人民。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与中国实行经贸合作,互利共赢,中国科技和中国制造正在为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不断作出新贡献。

  目前,全国上下正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相信全国人民一定能更进一步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早日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同时,将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