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结民宿乱象期待“国标”发威

2017年11月01日 09:44   来源:南方网   杨玉龙

  相比起千店一面的酒店来说,强调个性化的民宿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选择。在感受当地特色文化的同时,卫生、安全、消防等方面状况堪忧的现实也日渐凸显。从10月1日起,国家旅游局颁布的首个民宿标准《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正式实施,民宿乱象是否能够就此终结?民宿的未来又将何去何从?(10月31日《北京晚报》)

  据了解,民宿起源于英国的B&B(bed&breakfast),原本是指旅游者在当地民居住宿,感受当地的风俗文化,通常具备两个特点, 一是利用现有的存量住宿资源;二是民居的主人参与经营,为游客提供服务。 在国内,民宿主要包括乡村民宿、城市民宿和古城镇民宿三种类型。这些民宿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游客的需求。

  但同时,此前由于缺乏标准规定,民宿业的准入门槛很低,民宿业的发展并不规范。在卫生状况、安全状况、隐私保护等方面存在隐忧,这也让游客在住民宿时心有余悸。比如,就有媒体报道,发现卫生间和卧室的烟感器里藏有针孔摄像头;有的女游客夜间受到陌生男子骚扰,最后被迫报警;民宿没有消防应急包等现象也存在。

  《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的出台,意味着民宿“国标”的落地,比如,经营场地应征得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同意;应依法取得当地政府要求的相关证照,满足公安机关治安消防相关要求等等;并且对设施与服务等做出了详细的标准规范。可以说,如果民宿业按照这些标准经营,既能够实现行业向好发展,也能够更好地满足游客的需要。

  不过,令人担忧的是,这样的“国标”只是推荐性标准,而非强制性规定,也就更算不上法律法规,在其功效上也就难免会打折扣。因此,比“国标”落地更重要的是,如何让这些标准成为行业自觉的经营准则。这就需要,一方面应加强市场监管,既要大力推动“国标”的实施,更应避免“一管就死”状况的发生。

  另一方面,应动员游客的力量。比如,加大对民宿标准的宣传,使广大游客熟知这些标准要求,当面对不达标的民宿时,可以向有关部门反馈,或者直接拒绝进入不达标民宿等,以倒逼民宿经营者按“国标”行事。实际上,经营者应该明白,即便“国标”不具有强制性,但消费者的力量也不容小觑。因此,按标准办事终归没有亏吃。

  再者,诚如专家建议,当前真正亟待健全的是信用评价体系,建立完善的房东、租客个人信用档案登记制度和规范的个人信用评估机制,交易双方可以根据累计评价和信用评级来进行双向选择,以倒逼交易双方规范自身行为。总而言之,唯有千方百计让“国标”发挥威力,杜绝卫生、财产、隐私安全等隐患,消费者才能尽享民宿带来的舒适。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