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海外游学”成了少数人的“盛宴”(图)

2017年08月15日 11:27   来源:东方网   张国栋

  据报道,暑假过半,在夏令营市场上,短期海外游学夏令营十分火热。十余天的游学,价格动辄数万,由于是学校组织,一些经济条件好的家长自然趋之若鹜,也有不少家境一般的家长,为了孩子融入集体,也咬着牙勉为其难。(8月14日《北京青年报》)

  《2016年国际游学发展报告》显示,中国国际游学每年以20%以上速度增长,国际游学逐渐成为家长对孩子的刚性教育投资。无疑,无论增长速度还是家长的态度,都令人欣慰,但问题是短期海外游学究竟是怎样的情景,家长们的投资是否获得了应有的回报?

  在我看来,答案显然不太乐观。一方面,许多短期的海外游学对孩子成长发展虽有一定的影响,但因为时间太短,针对性不强,孩子的感觉还比较泛化,加之来回的奔波,没有多少学习的成分,因而教育价值难以体现,起码和“价格动辄数万”相比,不仅性价比不高,甚至可能是个“亏本买卖”。

  更主要的,是有人借此做手脚,其中大有见不得光的猫腻。记者调查发现,学校如此热衷于组织价格高昂的暑期游学,就在于市场上的游学机构与学校之间有一条潜在的利益链。一些游学机构坦言,组织这些项目,学校能从每个学生的花费上得到的提成通常在5%-7%之间,而带队老师获得免费出境的机会,也成为游学项目的一个潜规则。

  这意味着,听上去很美的“海外游学”,到头来对学子和家长而言,并没有多大的、实质性的利好,只是成了包括游学机构、学校以及带队老师在内等少数人的“盛宴”。而且为了能够吸引和说服更多家长为孩子“掏腰包”报名,他们还以戏剧、NASA航天、艺术、体育、航海等十分诱人的“项目”为噱头,其实多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家长的“钱袋子”也。不说别的,相关主题活动即使有,也只占总行程的三分之一时间,剩下的行程均与普通旅行团无异。这那里是什么“游学”?除了“游而不学”,更有深层次的问题不能忽视。

  去年晚些时候,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舆论注意到,这份意见所提及的“研学旅行”并非特指“出国游学”,而是要求将修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同时指出,“结合当地实际”,让广大中小学生在研学旅行中实地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感受中华传统美德。这说明,旅行游学的侧重点其实应该在国内而非海外。纵然一些地方、学校,觉得国内资源有限,需要延伸到海外,家长也愿为此投资,可以。但首先,其必要性在哪里,游学、教育价值能否体现等关键要素要理清,否则就不应盲目组织。其次,除了要防止“游而不学”,更得防止有人借此做手脚玩猫腻,要斩断其中的利益链,绝不能让“海外游学”成了少数人的“盛宴”。

  而要做到这些,就需要配套和完善相关制度,强化监管,严格落实,不能听任少数人“便宜行事”。同时,对那些“顶风作案”,热衷于组织价格高昂的海外游学,意在从中“分杯羹”者,必须发现一起,就依法依规及时严肃查处一起,以儆效尤。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