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残疾人有学上”体现大学责任

2017年06月29日 07:39   来源:中国网   王传涛

  身患重度残疾的甘肃定西考生魏祥,今年参加高考取得了648分的优异成绩,已经报考清华大学并有望被录取,他希望清华大学能提供一间宿舍,能让自己和母亲一同前往,方便他顺利完成大学学业。6月27日,清华大学物业中心主任向春透露,学校已经为魏祥母子准备好宿舍,在清华就读期间母子住宿费全免。(6月28日澎湃新闻)

  残疾学生被清华大学录取,这件事体现了有教无类的教育精神和公平为上的教育原则。但是,如何帮助残疾学生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却也是非常现实的问题。清华大学为魏祥母子单独安排宿舍,就体现了当下大学对于特殊学生的关怀关心,是大学责任的体现。

  清华大学针对此事,发表了《致甘肃考生魏祥:人生实苦,但请你足够相信》。这篇文章,近日已在朋友圈刷屏,许多网友表示,自己好久没有被大学的大器、责任和情怀感动了,这一次要为清华大学狠狠地点赞。信中清华大学对于因经济、身体原因造成上学困难的学生表达了明确的刚毅的态度——清华不会让任何一位优秀学生因为经济原因而辍学!更提到,不仅仅是安排了宿舍,还让学校的资助管理中心对魏祥自开学之日起就进行资助。

  在招生季里,我相信这就是最好的招生广告。清华的校训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是中国古代对于“君子”的最高标准定义。既然校训在这里摆着,它就不能仅仅是八个让人看得似懂非懂的字,大学自校长至普通学生,自管理人员到学术人员,都应该努力践行之。只有这样,大学才能培养出符合“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样的君子标准的优秀人才。

  建设“双一流”大学的过程,离不开各所高校对于校训的践行以及对于责任的履行。首先,世界一流的大学建设,从来都不仅仅是学术方面的问题,更关乎社会责任的履行;再者,世界一流的学科建设,离不开每一位学子的贡献,让每一位学子在智慧和学术的海洋中去尽情的挥洒,才有可能培养出优秀的学术人才。有人才作为基石,大师才可期,双一流大学才可期。

  大学之大,在于胸怀,而不仅仅在于培养出了多少名富豪、多少名高官。更在于如何关心每一位学生。而就是这个关心学生,对于当下的大学而言,确实极难做到。在1924年,新儒家梁漱溟当了七年北大教授后毅然辞职,后来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因为觉得当时的教育不对,先生对学生毫不关心。”在百年之前的北大尚且如此,在扩招速度不断加快的当下,学校与老师关心学生,更是难上加难。

  更多的大学,应当向这样的清华学习。要让所有就读于本校的学生,都在困难时得到有效的帮助,感受到大学的温暖。每一所大学,都应该俯下身子来做一些细致的工作,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家庭与生活、特征与性格,然后义无反顾地去帮助他们,让他们感觉到中国大学的情怀。中国大学的价值,才会得以传承。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