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惩刷单炒信的刑罚之棒终于落下

2017年06月21日 07:55   来源:西安晚报   邓海建

  6月20日上午,刷单组织者李某在浙江省杭州余杭区人民法院接受审理。法院当庭以非法经营罪一审判处李某有期徒刑5年6个月。据了解,这是国内首例刷单炒信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相关报道见今日本报8版)

  你购物看信用,他就刷单玩好评——只要给钱,在炒信江湖,新开张的小铺都能“刷”成百年老字号。再于是,真假莫辨的“爆款”,很容易让从众心理的消费者跟风上当。可问题是,长此以往,市场信用就被玩坏了,诚信经营的商家也会遭遇无处不在的信用风险。最坏的结果,就是“劣币驱逐良币”,大家都学会“空买空卖”的明规则,刷单炒信的反倒盆满钵满。

  刷单炒信难以禁绝,电商炒信团呈现出职业化、规模化、产业化的特点,说到底,恐怕还是法律没有“秀肌肉”、“长牙齿”。刷单炒信之恶,早已无需赘言。比如近日,国家工商总局还专门印发《2017年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要点》的通知,提出要加大互联网领域侵权假冒治理力度,重点打击侵权假冒、刷单炒信、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不过,问题在两方面:一是根据2014年颁布的《网络交易管理办法》,最厉害的顶格处理也只有“20万元以下的罚款”。不少地方司法部门仍倾向于“不适合用刑罚处罚刷单炒信”。刷单炒信者深谙于此,自然“手里有钱心里不慌”。二是电商与刷单炒信者斗智斗勇总会“心有余而力不足”。比如《天猫规则》只适用商家,且刷单炒信行为迭代迅速,指望阿里来解决这个顽疾、靠自理门户的行业规则来出拳市场重症——确实有些“会错意”。

  电商与炒信者之间的猫鼠游戏,消费者不能靠胜负来自求多福。眼下,“国内首例刷单炒信被追究刑事责任案”起码是个很好的判例示范,尽管中国并非判例法国家,但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以法治理性纠偏权责症结,主动作为,算是带了个好头。让市场交易更干净一些,让网络消费更可信一些,法治中国当能给消费者这份信心与底气。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