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2017年“两会”,简政放权、深化改革、创新创业、保障民生等“热词”仍是舆论关注的焦点。近日,浙江晒出首批40961项“最多跑一次”项目清单。今后,清单内的事项,只要材料齐全,群众和企业到政府部门办事“最多跑一次”。
不能低估“最多跑一次”的现实阻力
毋庸讳言,晒最多跑一次“项目清单”是把该归于社会的权力还回去,源头上断了权力寻租的来源,让企业、民众找政府办事简单容易,可以手持“清单”理直气壮。可问题是,理想和现实的往往有一定的差距。就以之前多地试行的“权力清单”为例,由于违规用权的监督问责机制缺失,部分行政部门权力肆意膨胀、为所欲为,出现异化。有了“清单”,但与此同时也衍生了各类“红顶中介”,出具一个证明的中间过程同样要跑很多部门。如此一来,像足球比赛一样,“临门一脚”容易了,中间的“盘带”阻力增加了,此消彼长、相互抵消,最终有回到办证难的原点。【详细】
在现实角度,“最多跑一次”与其说是板上钉钉的制度要求,不若说只能是无限逼近的理想状态。比如说,“最多跑一次”不仅是对政府单位的简政放权有要求,对于办事民众和企业同样有条件,最起码的是要在“在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受理条件”的前提下。但要备齐申请材料,可能本身又牵涉到奔波。一是,各种各样的申请材料若繁多的话,办事者恐怕很难“跑一次”就能完成;二是,办什么事要对应什么材料,若缺乏有效、明确的告知,甚至不同的地方还有不同的标准,“跑一次”显然就成了奢望。于此背景下,还真不能低估“最多跑一次”的现实阻力。【详细】
“最多跑一次”要防止跑偏
在落实中有必要防止出现将“最多跑一次”,狭隘理解和执行为“必须跑一次”。比如,有些事项可能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就完全能够解决,或身在异地,找人代办也可以完成,而不需要办事者亲自跑一趟。这种情形下,若办事机构搬出“最多跑一次”的说辞,要求办事者“必须跑一次”,显然就违背了这项要求的初衷,变成另一种刁难。但字面理解,似乎又未违规,那么如此一来又该如何判定办事机构的要求是否合理?除此之外,既然允许“最多跑一次”,还要避免一些部门就此降低在公共服务信息化或网络办事平台建设等方面继续改进的动力。【详细】
“最多跑一次”要看执行力
从晒清单到走向落实,还需要在提升行政能力上下功夫,把工作做得更细致一些。比如,“最多跑一次”就有个前提条件即材料齐全,如何清楚说明材料的构成、尽可能地告知办事人,是应该进一步探索的工作,在某种程度上也关乎群众是否需要多跑几次。
为民之举还需掷地有声。地方政府服务好群众,不在于是否作出了为民的姿态,更在于能否见到真正的行动和真实的效果。别让好提议在落实中成为承诺与执行的“两张皮”,各级政府仍需在实践中层层压实责任,让“最多跑一次”真正成为现实。【详细】
微言大义:
@依米滟云:落实是关键!
@米秀兮兮:这个有点不现实,因为现在很多老百姓对办事所需的资料都不清楚,第一次来往往是咨询,有的甚至第二次还带错或者漏带一些材料……
@余昔未满:政策很好,但是材料审核方面也不能放松。
(责任编辑:范戴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