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慎看待瓶装水印失踪儿童像非坏事

2016年11月16日 10:15   来源:光明网   郝 昆

  近日,山东省青岛市不少细心市民发现,青岛市区部分便利店出现一款印有失踪儿童头像的矿泉水,瓶体上印着失踪儿童头像及其基本信息,厂家承诺对帮助孩子还家者重奖10万元。对此,有人认为这是企业的创新义举,也有人质疑企业是借机牟利。(11月15日《法制日报》)

  从增加失踪儿童信息发布效率来看,厂家的这一创意,确实值得期待。至于动机,到底是出于公益,还是为了借机牟利,抑或两者兼而有之,其实并不好做先入为主的判断。事实上,若只要操作得当,实现公益与利益的双“丰收”,也未尝不可。但问题在于,这种看似善意满满的创新,要真正实至名归,却没想象的那么简单。

  舆论对此有所质疑,并不让人意外。甚至,鉴于以往商业操作与慈善行为之间经常出现的模糊状态,舆论场中的谨慎心态,恰好说明当前慈善观念有所进步。毕竟,近年来类似的借助公益炒作的现象并不少见。如今年初,“儿童走失找链家”事件就被证明为一次典型的营销活动。其彼时也宣称与中国儿童失踪预警平台进行合作,但其行动却与警方对寻找失踪儿童的建议完全相反。很显然,瓶装水印失踪儿童像,获得全国最大的失踪儿童网站“宝贝回家”的授权,还并不能完全支撑其正当性与有效性。

  寻找失踪儿童,表面看只是发布失踪信息这么简单,但其实牵涉到诸多边界问题。比如,信息的准确性,个人的隐私等等。企业有意加入到这样的公益行动中来,当然值得鼓励。但公益活动自有其规律,并非仅凭一腔热血就可以办好。典型如前些年的随手拍解救流浪儿童行动,在一开始也被寄予厚望,但实际效果,却并不理想,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官方微博就曾表示,自这一行动开展以来,被拍的基本没有被拐儿童,并建议“一定要谨慎从事,不能让爱心廉价支付,更不能让无辜者心灵受伤。社会需要爱心,同样也需要尊重。”

  矿泉水瓶印上失踪儿童头像,与专业网站进行对接,在信息的准确性上有了更好保证。但背后所可能牵涉到的隐私权问题并非完全不存在。比如,是否要得到失踪儿童家属的认可?再者,公益性网站与企业合作,之间是否存在利益牵连,也最好有公开说明。还要看到,即便该创举不存在法律上的争议,但其首先还应该是一种商品,其赢得市场的最根本保证也应是水的质量,而非其它。那么,印失踪儿童头像这一标签在营销推广活动中的权重,到底该如何拿捏,要考验“度”的问题。而该产品目前仍只是在少数城市推广,其公益效率,也还需观察。

  寻找失踪儿童确实需要充分动员整个社会系统的关注与加入,但这种参与,仍要以遵守必要的边界为前提。对于企业的“创新”,社会固然首先应以一种善意去理解,但对于可能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特别是那种动辄感动得“泪流满面”的心态更应警惕。因为慈善最需要的恰恰是避免被一时的道德激情所驱使,因为一旦偏离预期轨道,则可能吞噬慈善本身的公信力。因此,以谨慎的心态看待矿泉水瓶印失踪儿童像这一现象,并非坏事。在此之外,这些年民间社会在寻找失踪儿童上的屡屡“创新”,本身凸显的或恰恰是公共部门在寻找失踪儿童上的不足,这一点更不应该在对“创新”的围观中被掩盖。(郝 昆)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