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妇联联合教育部、中央文明办、民政部、文化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科协、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共同印发《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适应城乡发展、满足家长和儿童需求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11月15日中国新闻网)
九部门印发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可谓对家庭教育的高度重视,这也说明由于现实中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与义务教育体系的不配套乃至割裂,使儿童的完整教育受到不应有的损耗,这已经到了不能再等的地步。
这些年来,关于家庭教育方式的讨论一直不断。老师在抱怨家长:不适当的家庭教育不同程度的抵消了课堂教育的效力,使得学校教育事倍功半;家长在抱怨学校:学校教育转嫁责任,家长不能成为“助教”;学生在抱怨家长:我不要你“都是为你好”。家庭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让老师、家长、学生都不满意?
关键还是在家庭教育的观念上,三方不能达成共识。
家庭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让孩子学会做人。其核心价值观是诚信教育和责任教育。而学习好,会才艺,不一定就会做人。会做人反而能使学习成绩、爱好兴趣事半功倍。但是,学会做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遗憾的是,很多家长在这上面失去了耐心。
因为等不及,家长们在失去耐心。于是有了两套学区房救活一个上市公司的奇闻,有幼儿园学费高过大学学费的饭后谈资,有高考前学生的跳楼爆发期,有被别人顶替上大学的王娜娜……
经济学家周其仁在谈到当前的一些不正常的经济现象时表示,“我们现在很没有耐心,总希望一开枪就倒地。急,就容易‘病急乱投医’,一个方子还没起作用,第二个又下去了。要方子下去、收了效、再开方子,病人就会听你的;一个方子下去,没见效,他以后不听你的了。”这话也可以看做是对家庭教育的劝告。
“在人生的道路上,如果你没有耐心去等待成功的到来,就只好用一生的时间去耐心面对失败。”家庭教育也如此。中国家庭教育的一个最大的误区,就是看重孩子成长的结果,忽视了孩子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国父母看重的这个结果不是别的,就是孩子每次考试的成绩,但很少注意孩子成绩背后的过程。我们都在提教育改革,但是如果离开了家庭教育的改革,学校的改革教育就会心有余力而不足,就不能彻底实现人们的期望。
《中国教育报》、《中国妇女报》等多家媒体联合发布的《中国家庭教育2015年度关键词》:家风、儿童权利、回归本真、起跑线、亲情空洞、家务劳动、政府主导、教育始于家庭、精神成长、二孩等十个关键词入选。这应该就是家庭教育的共识。
《规划》提出了一套适合国情的满足家长和儿童需求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可谓找到了教育供给侧的结构性矛盾。希望政府和全社会能够像重视学校教育那样重视家庭教育,让孩子在未来遇到“更好的自己”,让祖国的小苗成为将来的栋梁。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