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按照绿色发展理念,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立健全环境与健康监测、调查、风险评估制度,重点抓好空气、土壤、水污染的防治,加快推进国土绿化,切实解决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
“顺天应时”为传统中医所推崇之养生理念。人源于自然环境,融于自然环境,只有与自然环境保持友好的关系,人类健康才有保障。现代医学的实证研究认为,在影响人类健康的诸多因素中,环境因素正变得越来越重要。据5月23日召开的第二届联合国环境大会的报告显示,每年因环境恶化而过早死亡的人数比冲突致死的人数还要高234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面对环境警告,绿色发展是一条科学之路。从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环境因素入手,抓好空气、土壤、水污染的防治,实行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加快推进国土绿化,完善食品安全体系,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改变发展理念等等,彰显“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之理念。从环境综合整治、生态文明建设到绿色发展方式,广州一直在做存量与增量改革,进无止境。
环境综合整治,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干净、整洁”不仅是一座城市的市容市貌,也是城市的素质品质,体现城市管理者的细节追求;“平安、有序”不仅是一座城市治理水平的综合体现,也是居民健康、城市宜居的重要指标。突出重点、标本兼治,以干净整洁切入,最终实现平安有序,广州因地制宜推进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有目共睹。登峰、石井、三元里、石牌、车陂、棠下等街道的实践,足资佐证。如登峰街下属的登峰村,一度摊贩占道、油烟弥漫、“六乱”严重,长达一年的综合整治,令这个曾经饱受脏乱差困扰的城中村焕然一新。
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位置更加显要。生态文明建设,除弊更要兴利,在增量上着眼、着手、着力。广州以建设花城绿城为目标,按照“山、水、城、田、海”并存的自然格局,构建以城市公园、开放式绿地、立体绿化等为“内圈”,以近郊森林公园、湿地、水陆生态廊道为“中圈”,以远郊生态林区、自然保护区为“外圈”的生态绿地系统。今年3月,广州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如今,3000公里的绿道串联起300个景点、73个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星罗棋布、438万亩城市森林郁郁葱葱……即使进入秋季,广州依然绿意盎然,繁花怒放。山更青、天更蓝,2015年广州达标天数312天,比上年增加30天,PM2.5平均浓度下降20.4%。《广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2016~2020年)》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其中,把良好生态环境提升到“城市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影响力”的高度予以考量。
绿色发展方式,夯实生态优先原则。建设健康环境,最可靠的保障、最有力的抓手就是绿色发展。绿色发展,就要把绿色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让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更多“绿色保护”。广州经济快速发展达到一定规模,接下来就是坚持生态优先原则,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树立低碳经济、智慧城市、生活幸福的城市发展理念,以“五位一体”引领新型城市化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身心健康是不同人群的最大公约数,生态文明是不同社会的最大共识点。面对这一诉求,一方面,城市要为市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让市民共享绿色发展成果;另一方面,每一位市民、每一个家庭都是环境的影响者,都有参与环境治理、保护之责任。可以说,广州生态文明建设,每位市民都是参与者、受益者。
(责任编辑:范戴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