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打造城市良心工程”咋落实?

2016年08月25日 11:03   来源:东方网   倪洋军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8月22日考察赣州福寿沟地下排水系统。这一始建于北宋的工程沿用至今。总理称赞道,福寿沟防洪排涝,造福百姓、延寿千秋,这说明中国城市地下设施营造经验值得赞叹。今天我们建设地下综合管廊,也要打造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城市良心工程。(2016年8月23日人民网)

  有人将城市的排水系统比喻为城市的良心。一场暴雨全城被困,直接反映出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反映出了部分城市经营管理者“良心”的缺失。近年来,一些地方在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摩天大楼争先恐后拔地而起的背后,配套的城市地下系统,却被有意无意地忽略掉了,导致很多内陆城市在面对暴雨突袭时“瞬间”变成了“沿海”城市,处处都是“看海”的节奏,人人都能住上“海景房”。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才是有生命的,也才是有良心的。李克强总理强调,我们要“打造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城市良心工程”,无疑是给我们的领导决策者和城市经营者们敲响了警钟。

  讲良心,就要重里子。“城市看海”,不是一道景,而是城市规划“重地上轻地下”、“重面子轻里子”所造成的,暴露出的是一些地方官员扭曲的政绩观,是缺乏“良心”的现实写照。城市建设是一个生态系统,也是一个立体循环体系,理应地上、地下一同规划,一同建设。但长期以来,一些城市的管理者、建设者,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把城市的面子看得更重,攀比高楼大厦,草坪面积,热衷于地标性建筑,一心谋划经营城市,城市光鲜的面子越摊越大,生态系统却越来越脆弱。天上下雨、地上积水;天下暴雨,地上成河。扭曲的政绩观在大暴雨面前被无情地暴露出来。把一座城市迅速“摊大”,谁不会?然而,要把一座城市变得“面子”和“里子”一样美丽、现代、时尚,则不是那么简单。这需要各级各地城市建设者、管理者、经营者,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抓好城市地上建设的同时,将重心下移,更多地将目光转移到地下综合管廊等地下系统的建设上,使城市有更大的运营承载量和发展支撑力。

  讲良心,就要利长远。发展是硬道理,但是野蛮发展就是没道理,更是没良心。城市建设和发展,不能只顾眼前,而应该将眼光放长远一点,更加注重良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匆匆忙忙的扩张,朝令夕改的规划,草草率率的施工,只能给城市留下无穷的隐患;“新官不理旧账”,不能一张蓝图绘到底,没有地上地下一起做,都是错误的发展观。各级各地党委政府及其党政官员要始终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统揽全局,从长远出发,不为眼前利益而偏速度轻规划或重规划轻质量,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更不能拣了芝麻丢了西瓜,延误城市发展、损害群众利益。在推进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注重把地下建设放到公共决策、资金投向、民生重大事项的优先位置,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实事,多当不图名利只为城市永续发展的幕后英雄,扎扎实实地做好地下管网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良心活”。

  讲良心,就要惠民生。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是否具有强大的集聚力和辐射力关键就在于这座城市的民生问题能否得到了持续的改善以及群众幸福指数是否得到了全面的提升。这是对群众最大的负责,更是最大的良心。要着力建设好地下综合管廊,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等市政管线,打造城市“诺亚方舟”,不断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数和安全指数,让群众赖以生活的地方成为最安心的港湾;要始终突出问题导向,从群众最急最需的事情做起、最怨最痛的问题改起,多办民生实事,少做形象工程、花架子工程、重复建设甚至决策失误,让群众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在实施民生工程的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因情施策,不搞一刀切和一阵风。要加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让贫困群众脱贫道路更宽广。要加大棚户区改造,工作无论多难,资金多紧,一定要倾全力让棚户区的住户尽早搬入新居,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城市发展的“阳光”,让城市的“良心”关照到每个人的心坎上。

  风正好扬帆。打造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城市良心工程,不是靠嘴上说说就能实现的,必须落实到行动中,转变到作风上。各级各地党委政府及其党政官员要深入持久转作风、改作风,坚持俯下身子,放下架子,多到群众中去,尤其要到困难群众中去访贫问苦,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并且要立足于平时,体现在日常,将顶层设计落细落小落实,避免这边干部“信誓旦旦”表态,那边群众“城市看海”依旧。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