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金牌诚可贵,中国精神价更高(图)

2016年08月08日 11:20   来源:东方网   付彪

  

  只差0.13秒!孙杨在里约奥运会游泳首日比赛上演了令人遗憾的一刻。触壁后,他回头看着大屏幕上的成绩,久久没有动。在混合区孙杨极力忍耐,一直说:“没关系。”但当看到熟悉的记者时,情绪外露的孙杨一把抱住,将头埋在记者肩头数十秒,再抬起头时已是满脸泪水。

  首日比赛,杜丽和孙杨均与奥运冠军擦肩而过。不过,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杜丽从比赛结束到登上领奖台,脸上一直挂着微笑;相比过去,“爱哭”的孙杨这次哭声既有压力的释放,也有失败的泪水,但更多的是充满着不甘与不服。而面对首日无金,舆论和公众也显得很淡定,“痛失首金”“憾失金牌”的声音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用“勇夺亚军”来鼓励银牌获得者。

  不能不说,从北京奥运以来,无论是体育健儿还是中国观众,越来越多的人对金牌的态度已经悄然发生变化。北京奥运年,有媒体曾开展的一项全国读者调查显示,69.6%的人认为“金牌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体现出来的‘自信、自强、自尊’的精神”,68.4%的人认为是“追求梦想,勇于挑战和超越”,这反映了当今民众对奥林匹克精神的认知已从过去偏重于夺取金牌、追求第一,转向了对奥运健儿在竞技场上体现出的自信、自强、自尊和追求梦想、勇于拼搏精神的崇尚。

  奥林匹克精神是什么?中国奥委会原名誉主席何振梁一语破的:“体育比赛的胜负固然重要,但运动员在场上顽强拼搏,永不停留在现有层次,去追求更高目标,才是人类所以发展的根本精神。”正是这种精神,让人们拥有一种力量拒绝金牌的诱惑,而竭尽全力地去拼搏。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子5000米预赛中,一位秘鲁选手以落后第一名2分钟“冲向”终点。明知与奖牌无缘,她却坚持一个人跑完了最后一圈,并以其自我的超越,赢得了全场雷鸣般的掌声。

  鲁迅先生说,在运动场上那些明知自己已落后而依旧跑到终点的人最让人钦佩,这正是中国的脊梁。从1984年许海峰夺得第一枚奥运金牌,到2004年唐功红夺得第一百枚奥运金牌,再到刘翔曾大声向世人宣告“中国有我,亚洲有我”,中国体育坚实而迅速地走向强大,正是源于我国体育健儿强烈的民族自尊和不甘落后、坚持不懈、勇于超越、永不言弃的拼搏精神。

  金牌不是一个早晨“炼”出来的,它源自实力和素质,出于艰辛和细节,而最重要的是精神的凝结。抛弃“金牌至上”,胜固可喜,败亦欣然。换言之,金牌诚可贵,精神价更高!我们期盼中国体育健儿在接下来的比赛中,继续弘扬奥运精神、中国精神,充分展示良好的综合素质,以轻松心态和自信表现,亮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为祖国赢得荣誉,赢得尊严,赢得友谊。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