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医护职业的尴尬困局需做好加减法

2016年08月05日 07:37   来源:红网   李孟儒

  南方日报日前发布了广东全省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50.3%的受访者表示最期望子女从事的职业是医生,位列“最期待”职业榜首。有意思的是,据公开资料统计,今年内地22个省份的36位高考“状元”中,无一人选择医学专业。(8月4日《南方日报》)

  “不为名相,即为名医”曾鼓舞很多人立志学医、悬壶济世。如今,不仅高考“状元”不屑学医,就连很多当年抱有从医初心的医学毕业生也放弃了从医之路,另谋高就。家长对儿女学医的殷切期盼与儿女“不领情”的选择相矛盾,社会对医护职业的高度认可与从业者的自我认可差别大,不得不说,此情此景相当尴尬。

  工作感受“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看到多半医生不愿自己的子女学医的数据就能明白这一行真不是好揽的瓷器活。当别的大学生享受着大学的自由、向往着诗意和远方的时候,医学生却像高中生一样忙忙碌碌,或在自习室苦学,或在医院里见习,时间仿佛按了“快进”;当从事其他工作的人按点下班,与家人团聚、享天伦之乐时,医生们却在值夜班、出急诊,更有“鸭梨山大”的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有时还会因医疗纠纷面临辱骂、恐吓和人身攻击。因此,这也就不难解释尽管在家长期待、社会认可的情况下,年轻人依然对从医退避三舍的奇葩现象了。外面的人不想进,里面的人想出来,这座新围城实在是缺乏应有的吸引力。如何破解这一尴尬的职业困局,笔者认为应在薪酬上做加法,在负担上做减法。

  增加薪酬吸引人。某一知名企业家曾说,员工离职原因有两大原因:一是心里委屈,二是钱没到位。具体到医护行业来说,工作量不可谓不大,工作不可谓不辛苦,但所得薪酬并没有与他们的付出相匹配,这是行业吸引力骤然下降的重要原因。增加医护人员薪酬不能久拖不决,只有让医务者的冠冕金闪闪的同时还能沉甸甸,才能增强行业吸引力。政府应当在把好“公立医院姓公”的方向、不断增强公益性的前提下,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以及增加政府补助、改革支付方式等方式,健全完善薪酬制度,增加医疗服务技术价值的“含金量”。

  减少负担留住人。通常来说,连轴运转的人很难精力充沛、活力四射,事务繁杂的人也无法一贯保持和颜悦色、心情平和。医务人员即是如此,高强度的工作已让他们疲惫不堪、心力交瘁,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就会不断下降。唯有减少他们身上的负担,才能让他们干得开心顺心,干得优雅从容,才能有时间和精力提升自身技能。探索如何减负应是政府和医院必须思考的问题。

  破解医护职业的尴尬困局,需要在增加薪酬和减少负担上做好文章,不断增加职业吸引力。唯有如此,才能让更多的人穿上白衣大褂成为天使,才能让悬壶济世的初心更加坚定。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