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签约背后是政绩冲动,推进地方经济发展才是正道

2016年07月18日 07:23   来源:红网   谭铁安

  红旗飞扬,彩球飘飘,礼仪小姐落落大方……在西北某省一场招商会的签约现场,几个项目的签约双方大笔一挥,双手紧紧相握,一派笑意融融的场面。而在场的某市一位部门负责人无奈地对记者说:“这里头我们市的几个项目,早在半年前就签过约了,如今无非是让老板给个面子,再来捧个场。”(7月17日《人民日报》)

  这无疑是一场形式主义的表演秀。项目签约,本是一件非常慎重且严肃的事情,需要签约双方在充分了解非常信任的基础上,经历若干个回合的考察与磋商才能走到这一步。而一旦走到这一步,必然会带来一定的法律关系及责任与义务。而今,在招商引资任务的“压力”之下,企业与项目抱着拂不开脸皮和情面的无奈,在官方组织举办的招商会舞台上一次又一次地握起手来,重复着项目签约的套路,以期烘托出地方良好的招商环境与政策支持,可这些签约者却全然没有项目签约的善意和真诚,流露出的无非是对招商会举办者的敷衍与讪笑而已。

  招商引资,是一个地方谋取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拿来主义”这条捷径作一些改变地方面貌的举措,确实也是一件有些嚼头的事情,因此业内津津乐道。你看,从一开始,就可以略带夸张地将地方环境和优惠政策展现出来,体现出官方的开放姿态;继而,有一两个项目签约或者有签约意愿,则可以大做文章,包装出卫星般的商机和信誉来;倘若真的有些不知就里的项目落地,则从思路、力度、措施、效果等诸多方面玩起了一部大戏。于是乎,只要大戏还没有落幕,项目签约者则自觉与不自觉地在背后“导演”的关照下成了主角,即使是这时有的“演员”还没有入戏,但由于重复的演练,僵笑的脸孔也定格在了暖人的场面上,成就了“导演”们的成就感。

  而这里的“成就感”,却有着诸般硬伤。光举办这些动人的招商场面,从策划、选址到物色捧场者,没有一定的银子是肯定不行的,花了这些银子之后,是不是物有所值或者产生应有的效果却不得而知,甚至于还不排除产生“穿帮”的风险。更有甚者,一旦把戏穿帮,则让人怀疑举办方的诚意,质疑参与者的意图,本质上降低了举办方信誉,损害了投资者信心,助长了弄虚作假的官僚风气。然而,就是这些看似费力不讨好的秀场,却让一些握有公权力者沉醉,实在是让外人莫名其妙。

  其实仔细想想,项目签约,本是签约双方的事儿,在很大程度上说并不是非得要某些公权机关的介入。以项目签约来作为招商引资的卖点,实在有些自作多情,难免让人们以为是政绩冲动在作怪。

  消弭重复签约式的招商引资秀,需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念,实事求是地分析当地的基础条件和环境,用实打实的作为和措施解决发展中的具体问题,不能以项目签约作为衡量招商引资效果的标杆;需要认识到项目签约过程的严肃性和法律性,对合同协议怀着尊重和敬畏之心,不能把合同协议的约束力视为儿戏;需要加强对招商引资工作的监督,强化招商引资全过程的监管,督促相关部门依法行政,依法作为,不能将政绩绑架在不切实际的形式主义作派上,成为官僚主义的奴隶和佣人。公权机关唯有实实在在地为企业和项目做好服务,推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实效才是正道。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