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快车乱象不应被小概率遮蔽

2016年06月13日 11:12   来源:光明网   刘建国

  昨天,市民王女士反映,几天前她用滴滴快车约车,因为赶时间,在等车时她就打了出租车离开。随后,她和滴滴司机进行了沟通。谁知,当晚她便收到近百条验证码和多个骚扰电话。随后,她向滴滴客服投诉,滴滴客服称核实后处理。(6月12日 《北京晨报》)

  仅仅因为取消订单,滴滴司机就进行骚扰,确实有些不理智。诚然,乘客取消订单,意味着司机将会丢掉一定的收入。但乘客已为此专门致歉,假如司机再以骚扰手段报复,明显有点太过分了,而且涉嫌侵权。即便,对于滴滴快车来说,类似的司机只是凤毛麟角,但停留于小概率的视角,只会让乘客利益面临更大的威胁。

  根据媒体报道,滴滴快车所引发的安全问题并不少见。比如,深圳女司机被滴滴司机抢劫杀害、长沙电技选手被滴滴司机砍伤等,再比如,诸如报道中的乘客被短信注册验证码和呼死你骚扰,甚至是短信威胁,都让滴滴面临大量公关。然而,面对滴滴快车中的乱象,一些人却认为滴滴平台随着人数增多必然会出现安全问题,比如100个人里面有1个人可能出现问题,那么当平台人数增长到数千万的,也有可能出现数十万的安全事件。于是乎,一些人坚持认为应该以大数原则为依据,出现个别的安全问题,并不需要大惊小怪。

  其实,如此的想法面前,显然缺乏理智客观的分析,不仅会撇清滴滴平台的责任,而且不利于乘客合法权益的保障。一方面,小概率并不是盖然性的结论,对于企业来说,应该追求完美的结果,不能因此而停滞不前、固步自封。另一方面,即便滴滴快车运营的主流是好的,滴滴快车所存在的乱象是小概率事件,但是只要发生一起,就意味着一位乘客合法权益遭受侵害。对于滴滴快车来说,极少数乱象可能无关大局,但对于个人权益被侵犯的乘客来说,则让小概率变为百分之百的发生几率。

  应该说,将滴滴快车中的乱象当作小概率事件,只是分析问题的一种思路,但却不能当成逃避问题的方式。对于滴滴快车平台来说,最重要的则在于,摒弃小概率思维,认真审视和剖析自身责任的承担,从而做出针对性完善和补强。从这个方面来说,应该提高滴滴快车司机的准入门槛,禁止某些具有“前科”的人员从事该行业。比如,根据相关统计显示,在滴滴等平台网约驾驶员群体中发现吸毒前科人员1425名、肇事肇祸精神病人1名、重大刑事犯罪前科人员1661名,这些人员无疑应该被“从业限制”。同时。对于某些具有“劣迹”的滴滴快车司机,应该采取“黑名单”制度,有效及时净化网络约车市场环境。

  不可否认,滴滴快车运营中的乱象,只是小概率事件,但却需要滴滴快车平台认真妥善加以解决。假如,任由滴滴快车乱象滋生和蔓延,必然会扰乱整个行业的运营秩序,乘客们的合法权益也会面临更大的威胁。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