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经济如何筑牢根基

2016年06月08日 09:47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眼下,两大国产智能手机巨头的不同表现颇令人深思。原本行事低调的华为频频“上镜”:先是剑指中高端市场,拿下了全球第三的宝座;后是传出每年向苹果收取不菲的专利授权费,并与三星展开专利大战。去年还是明星的小米公司却让人大跌眼镜:一季度销量跌出前五位,业务“任性”扩张得让人看不懂,甚至卖起了毛巾……

  近年来,互联网经济大潮汹涌,新思维、新理念、新模式层出不穷。有的企业抓住机遇取得了一时的成功,却也因此产生幻觉,以为互联网方法论就是“万能药”,忽视了做企业最根本的东西,从而误入歧途。

  不可否认,小米抓住了手机从功能机向智能设备转换的机遇,通过互联网营销模式打开了中低端市场,重视网络口碑传播效应与客户体验,迎合了新兴消费群体的行为偏好。然而,这种营销模式变革很容易被效仿,所谓“互联网思维”并非核心竞争力,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还要回到产品本身。过于重视营销而非技术创新,让小米既无法摆脱高通对其芯片的控制,也难以在专利上打开局面,开辟海外市场;加上其所擅长的饥饿营销和“性价比”策略被后来者抄袭,导致从先发优势变得被动。

  小米亦步亦趋模仿苹果玩“生态圈”、粉丝经济,却忽视了苹果最重要、最核心的是不断创新的实力。如果没有技术创新的强大实力,就无法建立起别人难以攻破的“生态圈”,而那些用低价吸引过来的粉丝也并不忠诚。

  而华为则一直像埋头苦干的“理工男”,每年拿出总收入的15%用于研发,在通信技术方面积累了28年,才能在今天所向披靡,在最能体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知识产权领域扬眉吐气,摆脱我国高科技企业总是受制于人的尴尬境地,真正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

  互联网经济确实有一些新理念值得借鉴,如减少中间环节、重视用户反馈等。但也不能过度夸大其作用,一味玩噱头,忽视了筑牢技术、产品、服务等根基。“只要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这句流行语既激励了许多人顺势而为,也让很多创业企业想找到“风口”一夜暴富,忽视了把精力用在从“猪”变成“龙”上。

  做好企业没有捷径可走,不管什么时代,不管多么神乎其神的理论,归根到底要靠实力说话;如果没有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制造业基础作后盾,很容易变成沙上建塔,成功来得容易、去得也快。(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杜 铭)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