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知识能够改变世界,传播知识也能改变世界,知识流动应该是“将知识平等传递给所需要的人”
这几天,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的一场演讲火了。来自中国湖南农村的何江博士,以毕业生代表的身份登上这所世界名校的演讲舞台。人们在回顾他“逆袭”轨迹的同时,也品味着他演讲中的故事,感受他对于知识的体悟。
何江在演讲中提到,被毒蜘蛛咬伤的地方,可以放在火焰上炙烤。这个中国农村的土方背后,隐藏着“热量能让毒液(蛋白质)失活”的生物化学原理。只是,在彼时落后闭塞的小乡村,人们不可能懂得如此“高级”的道理。何江是幸运的,虽然出身贫寒,但他因为有机会学习知识而改变了命运,并且能够以科学方法研究小时候的土方。而不如他幸运的人还有很多,在我们的世界,“每年有300万儿童死于营养不良,全球有3亿人受到疟疾的影响”,因为没有得到知识女神的眷顾,庞大的贫困人口正饱受原本能够通过科学和知识消除的病痛。
不可否认,我们正在创造一个有史以来最好的时代: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人类基因图谱不再神秘、偌大星空在望远镜中近在咫尺……然而,知识的分布并不平衡。发达地区的知识大量集聚,欠发达地区知识水平却亟待提升。从这个意义上讲,知识流动应该是“将知识平等地传递给所需要的人”。不管是何江演讲的台下听众,还是受到感染的青年学子,都不能回避这个责任。“知识像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的人。”更新知识能够改变世界,传播知识也能改变世界,因为“教育能够改变一个人的生活轨迹,能够把一个人从一个世界带到另一个不同的世界”。让贫困地区的人也掌握知识的力量,是共享人类智力成果、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应有之义。
其实,何江的故事也是“中国故事”。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尼尔·弗格森曾建议何江将经历写成一本书,因为他“走过了很多不同的阶层,有农村的、城镇的、城市的,再到国际的,浓缩了中国发展的脚步”。何江从“农村娃”到“高材生”的蜕变,正是无数贫困地区中国人的心愿。最近两天,媒体都在报道四川凉山地区阿土勒尔村的孩子攀登悬崖上学的新闻。冒着生命危险坚持读书,就是为了有一天能够通过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一个国家唯有不断创造更好的条件促成这种改变,才能保持一种勃勃向上的动力,才能从根本上扭转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复杂局面。
扶贫必扶智。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给“国培计划(2014)”北京师范大学贵州研修班全体参训教师回信时写道: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更是一场持久战,在物质上实现“精准扶贫”的同时,如何实现知识上的“精神脱贫”,是每一个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课题。在接下来的“十三五”征程上,这必将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全社会携手努力,共同将知识之水引向干涸的土地,才可能在最偏僻的远方、最匮乏的孤岛,长出茁壮的有用之才。
(责任编辑:范戴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