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火的人”走了 她的智慧值得一读再读

2016年05月26日 07:59   来源:武汉晚报   邓海建

  昨日凌晨,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钟书夫人杨绛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105岁。

  杨绛,原名杨季康,祖籍江苏无锡,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她与辛亥革命同龄,出身名门,天赋文才,读了政治系,爱着文学书,懂史、悟世,明理、养性。一生与“书”结缘:爱写字读书,嫁与钱钟书。晚年的杨绛,淡泊澄明,进入化境,如同初生婴儿一般,唯留一颗赤子之心。

  她的丈夫如此评价,“最才的女,最贤的妻。”先生是当之无愧的才女。由杨绛先生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至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岁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先生也是家庭中的贤妻良母,连婆婆都曾忍不住感慨这位儿媳,“笔杆摇得,锅铲握得,在家什么粗活都干,真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钟书痴人痴福。”

  名人轶事之外,我们怀念杨绛先生,还有三个原因:一谓学养。治学,在于治人。治人,在于治心。对待学问,大学者也好、小学生也罢,若不能有虔敬之心,秩序与规则迟早会凌空虚蹈。

  二谓风骨。1949年,先生夫妇与胡适讨论去留问题,母校牛津大学、香港大学都来函高薪聘请,但他们还是留了下来。“一句话,我们是倔强的中国老百姓,不愿做外国人。”

  三谓心态。先生曾表示:“我无名无位活到老,活得很自在。”在《百岁感言》中,她说道:“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这是杨绛先生的人生感言。她活在澄明蔚然的世界,远离呕哑嘈杂,拒绝脂粉溢美。正如兰德的诗文所写:“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一切赞美与感叹终是虚言,唯希望她的人生智慧可以传续下去。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