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牧羊?脱离史实的雕塑难有美感

2016年05月23日 10:39   来源:东方网   黄齐超

  “因为是学中文的,所以就很敏感,第一眼看到就觉得这四个字不对劲。”日前,在重庆大学中文系读大三的小赵和朋友在沙坪坝三峡广场聚餐,几个人在新世纪超市旁的空地等人时,被一组雕塑吸引,雕塑上“昭君牧羊”四个大字引起了大家的讨论。(5月22日《重庆晨报》)

  昭君出塞,苏武牧羊,这是稍有文化常识的人都知道的典故。然而,重庆沙坪坝三峡广场上一组“昭君牧羊”的雕塑堂而皇之地存在了很多年,以致于成为当地的地名代称。这究竟是文化创意呢?还是违反史实的张冠李戴呢?大三的学生查阅资料,并没有发现昭君能与“牧羊”相关的历史资料。

  其实,不用查阅资料我们也能知道这个“不可能”的结果。搞笑的是,三峡广场管委会的相关负责人给了一个莫须有的理由——王昭君生活在塞外,应该是有牧羊经历。然而,王昭君出塞和亲,嫁给了当时的匈奴王,贵为王后,虽然有野史称王昭君在匈奴地位不高,但在等级地位非常严格的封建社会时代,一个匈奴王后牧羊,这样几乎是不可能的。

  广场树立雕塑,当然是为了美化城市环境、提升文化水平、烘托艺术氛围。不过,昭君牧羊这样的历史典故雕塑,不仅承担着美化城市的责任,还会有传播历史知识的额外效应。然而,如果与历史事实不符,会给人们传递错误的历史知识。显然,一些受众没有历史知识基础,辨别力不强,一旦慢慢地接受这个错误的历史信息,将昭君出塞与苏武牧羊混为一谈,岂不是要贻误了受众,特别是没有辨别力的孩子吗?因此,传播错误历史知识的广场雕塑难有美观。

  树立雕塑美好环境的初衷无可厚非,但是,一定要尊重史实,否则,恐怕会沦为笑谈。所以,管理方有必要采取审慎的态度对待雕塑所表达的历史内涵。其实,昭君牧羊的这组雕塑早就引发了部分观众的质疑,然而,三峡广场管委会知错不改,强词夺理,顽固到底,这样的态度与昭君牧羊的雕塑一样可怕,也一样需要反省。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