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庸与治懒 治标需治本

2016年04月25日 10:51   来源:东方网   陈祖灏

  “蜗牛奖”“踢皮球奖”“水面浮漂奖”……近日,一些地方不仅为庸政懒政的政府部门颁发“喝倒彩”奖项,还对各种“庸懒”动真格,不少“庸官懒官”因此丢官去职甚至锒铛入狱,大快人心。

  不过,即使“来硬的”,一些地方行政“软作为”的现象仍然存在,有些干部遇到问题能躲就躲、能推就推,无利不想为、懦怯不敢为、居功不愿为的畸形心态依然存在,值得警惕!(4月24日《人民日报》)

  读了这则消息,令人喜忧参半。喜的是:“蜗牛奖”逼某些“庸官懒官”下台;忧的是:地方“软作为”的现象仍然存在。

  其实“懒政、庸政”就是腐败。因为懒政、庸政必误政,对工作情况不明、胸中无数,不作为,无担当,必然误机遇,辜负群众期待。不但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而且极大地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更是离间百姓与政府之间的鱼水情。是可忍,孰不可忍?

  而治理庸政懒政,就得治“庸官懒官,”就要切实解决“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和占位不作为、贪利乱作为等问题,使那些不思进取、庸庸碌碌,散漫懈怠、不负责任、能力不强的干部蒙不过去、混不下去。有道是: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因为,想当贪官的毕竟不多,“手莫伸,伸手必被捉”。而“庸官懒官”大有人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在目前反腐的高压态势之下,“庸官懒官”最为关心的,不是怎么做事,而是怎么做才不出事,把自己的“乌纱帽”看得太重,而忘了自己应负的职责。

  庸政懒政也好,“庸官懒官”也罢,与现行管理体制密切相关。目前,还没有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公务员退出机制,以至公务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干部即使不作为,金饭碗是岿然不动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被其推诿责任的挡箭牌。

  然而,庸政懒政问责制已推行多年,但在“问什么事的责””、““问谁的责”、“谁来问责”、“以什么程序问责”等问题上仍然存在着弹性过大、模糊性过多的障碍。传统的为官之道,不仅存在着严重的“官本位”思想,而且存在着“无过便是功”的观念。

  治庸与治懒,治标需治本。首先、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应当标本兼治。其次、要从制度设计上去考虑,从顶层设计去谋划。

  再次、要铲除“庸官懒官”土壤,用制度加以规范。第四、加大问责力度,健全监督机制,发挥警示作用。同时、“蜗牛奖”“庸官懒官”。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