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黯淡之下的偶像重生

2016年04月22日 07:22   来源:中国青年报   王钟的

  当TFBOYS、SNH48等演艺团体占领许多90后年轻人的注意力高地,那些在历史上风风火火的偶像似乎退居幕后了——“赖宁退出教科书”“刘胡兰牺牲的真实情况遭质疑”,那些曾经的英雄偶像好像不那么闪耀了。种种“抹黑”英雄的说法不足为信,刻意疏离英雄的事迹缺乏远见,然而,更真实的危机伴随着这样的疑问:这一代年轻人是否仍然喜欢英雄,主流价值观的偶像,是否真正具有感召力。

  在历史的演进发展中,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都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主流价值观。真正意义上的主流价值观偶像,不仅存在于教科书上的宣教中,也在人民的口耳相传中获得旺盛的生命力。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是否强盛,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看其主流价值观偶像是否被普遍认同,乃至输出到外部。美国的“复仇者联盟”,韩国的“太阳的后裔”,英国的“夏洛克·福尔摩斯”,都可以视为这些国家成功打造的主流价值观偶像。

  中国亦不乏主流价值观偶像的蓝本:从慷慨悲歌的屈原,到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再到抗战期间为民族独立和家国大义奋斗的将士。他们身上所体现的精神和他们的行为,无疑展示了主流价值观。这些英雄多在当代青年中仍广有影响,只是在当下,英雄偶像有了时代的新解读,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一切流传下来的老英雄都是被重新认可后的新偶像。

  承载了主流价值观的内核,偶像的表现形式可以随时调整,成为受众喜闻乐见的形象。拿英国这几年大热的电视剧《神探夏洛克》来说,其主人公外在形象与柯南·道尔在《福尔摩斯探案集》中所描写的已截然不同,甚至情节发生背景,也从工业革命鼎盛期的19世纪穿越到了数码时代的21世纪,但是并不妨碍制片方打造一位睿智、幽默的英国国民偶像。主流价值观的传播,经常可以跨越文化与地理界限,甚至在2013年英国首相卡梅伦访华时,还接到了来自中国剧迷的“赶快更新该剧”的要求。事实证明,在文艺作品创作中,如果偶像拘泥于某种定式,与时代的需求脱节,反而不利于其传播。

  偶像可以是虚构的,可以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然而不管脚本取材何处,很重要的一点是“令人亲近”,“让人有模仿欲”。在热门大片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英雄穿越枪林弹雨却毫发无伤,这种“主角光环”固然有悖于常识,却让人们感受到生命的可贵,这也是对偶像价值的尊重。

  实际上,我们塑造偶像的观念也在逐渐发生着改变。影视片中让人追捧的偶像,往往不是以“高大全”的姿态存在。常见一幕是:经过一番厮杀,画面一转,英雄陷入家庭琐事中。偶像不能不食人间烟火,偶像也有普通人的哀愁与欢乐。电视剧《亮剑》主人公李云龙是近几年创作较成功的国产偶像,有别于许多主旋律影视作品,该剧穿插了一些富有个性的故事情节,结果非但没有损害观众对主人公的喜爱,还让偶像的性格更有血有肉了。每个人都有缺陷,偶像也不例外,这样才符合艺术规律。

  向历史和传统汲取灵感,是让主流价值观偶像深入人心的好办法。经过大浪淘沙,经受历史检验的偶像人物,能够真正体现国民精神,也能在真正意义上体现民族文化的标杆地位。比如,《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就毫无过时之虞,很多改编自孙悟空故事的影视片叫好又叫座。不夸张地说,孙悟空是市场上最有价值的超级IP之一。近年来,一些国产历史剧(或架空历史剧),也塑造了一批吸引观众的主流偶像。《琅琊榜》中的梅长苏对正义的渴求和斗争权贵的勇气,难道不流淌着主流价值观的血液?

  英雄黯淡,不光因为塑造英雄偶像的方式需要改变,也因为理解并构建偶像的思维需要扭转。从文学作品、连环画等平面化的偶像展示手段,到现在大屏幕和移动设备相结合的立体式偶像传播,这中间的距离又岂止是从铅与火到光与电的变化?作为文化延绵五千年的民族,我们的主流价值观不会轻易涣散和消减,更应该考虑的是如何让偶像讲好故事,获得重生。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