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武汉晚报记者来到胥爹爹家里时,他拉着记者“参观”了他的“保健品储藏角”:沙发靠墙的位置,一米多宽的空间里,满满当当堆着齐腰高的盒子,都是各种保健品。边婆婆说,胥爹爹每次买了保健品,她都要简略地记录在清单上。根据这份清单,胥爹爹一共买了361626元的保健品。胥爹爹说,两个儿子都在外地工作因为保健品的事,两个儿子都对他进行“经济封锁”,不再给家里拿钱。他把家里剩余的积蓄都全部投了进去,还跟亲戚借了几万块钱。(4月20日《武汉晚报》)
当下,深受保健品之害的不只是胥爹爹一个人、一家人,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有的更是落了个人财两空。
众多老年人之所以深受保健品之害,原因很简单,就是被保健品的推销人员“洗脑”了。而保健品推销人员的“洗脑”方式也很简单:一是打着“咨询义诊”的幌子,二是“托儿”现身说法取得老人的信任,三是给老年人以小恩小惠。这些以老年人为主要推销对象的保健品,功效大多以治疗老年人常见的、多发的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哮喘等病症为主,极易引起老年人的共鸣和信任。
保健品不是药,但在当下的保健品推销中,存在着大量的虚假宣传、夸大宣传,把本来都够不上保健品的东西吹嘘成了“包治百病”的良药。很多老年人,尤其是一些身患“疑难杂症”、绝症的老年人,为了治病,为了多活几年,听信保健品推销人员的胡咧咧,把保健品当药吃、当饭吃。有的有病的老年人使用保健品后,停止了正常用药,也不再到医院找医生看病。正是如此,一些老年人不仅将大把大把的积蓄、退休金购买了保健品,更糟糕的是,本来在医生的指导下正常、坚持用药后得到控制或正在治愈的病越来越严重,最后死亡,人财两空。
人们在关注保健品对老年人的伤害的时候,却似乎鲜有人去关注保健品的乱象正处于失控、失管状态这一现实。
当下的保健品推销以各种形式出现,即有网上也有网下,即有医店的保健品“专区”,也能在一些城市的街头巷尾看到这些专门向老年人推销保健品的“养生堂”、“保健馆”。这些“养生堂”、“保健馆”美其名曰是为老年人提供保健知识或保健服务,倒不如说是在高价向老年人推销所谓的保健品。有的保健品的价格虚高达1000倍。不可否认的是,就整个保健品市场而言,几乎是处于监管缺失状态。尤其是那些所谓的“养生堂”、“保健馆”等专门推销保健品场所,更是监管真空地带。
老年人是社会上极易上当受骗的弱势人群,职能监管部门必须加强行业和市场监管,依法严查虚假宣传、价格虚高的保健品,为老年人的健康和财产建立一道有效的防火墙;同时,加强监管,也是推动和促进保健品行业和市场的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