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抄袭频发 或因论文像“杂文”

2016年01月26日 11:11   来源:红网   知风

  “山东大学一硕士论文疑似大面积抄袭”被媒体报道后,山东大学启动了相应调查处理程序。2016年1月25日,山东大学研究生院学位办公室回应,经调查,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文秘档案学系档案学专业硕士毕业生陈振的学位论文《档案开放利用与信息安全保障研究》确为抄袭,其他相关调查仍在继续。(1月25日澎湃新闻网)

  论文抄袭不仅是一件十分可耻的事,而且令人匪夷所思——作为一名硕士毕业生,连论文都抄袭,这书读到哪里去了?而且,学位论文是硕士毕业生的必经之路,并非临时抽检,怎么还会走抄袭的捷径?对此,人们在质疑一个硕士毕业生人品的同时,也会对一个硕士毕业生的成长过程感到疑惑:一个连论文都写不出的硕士毕业生,是怎么混到毕业的?

  或许,这种疑虑是多余的,或许这名硕士毕业生能写而不想写呢?如果论文抄袭很容易过关,只是一种形式而已,谁还会去下功夫?如果论文已经沦为“杂文”,一本正经去写就变得徒劳了。这里说的“杂文”,并非是一种常见的文体,而是像荒地中的一株杂草,在良莠不齐的环境中野蛮地生长,而不是是经过精心培育的一枝独秀的花朵。让笔者产生这样的联系或印象,是从论文抄袭这种奇葩现象,反观相关的教学现状。

  首先,出现论文抄袭,不仅是相关硕士毕业生的耻辱,更是当事高校的不堪。学术上的抄袭,几乎等同于社会上的行窃,撇开学术领域,至少也是一个人起码的道德品质问题。目前,部分高等学府缺乏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致使某些学术失去专研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学上的陈旧观念,导致缺少学术批评、百家争鸣的氛围。假如满足因循守旧,必然故步自封。那么,毫无新意的论文,抄袭与否也没啥根本区别。

  其次,论文出现抄袭,必然有成功的几率。那么,相关的审查、监督机制就有问题了。可能正是因为论文已经像杂草一样,在良莠不齐的环境里疯长,因此也失去了对其的鉴别。如果论文能体现学术的价值,当一种学术观点早已面世时,应该也对学界产生影响。而当抄袭者步其后尘,老调重弹时,理应被一眼看穿。然而,当论文也沦为“天下文章一大抄”的“杂文”时,由于论文本身不具备多少价值,当然也不会对学术界带来什么影响,后来者的亦步亦趋,也没有原地踏步的痕迹,无非是好事者追根溯源罢了。假如论文不是一株株平淡无奇的“杂草”,而是一棵棵出类拔萃的大树,怎么会出现抄袭的奇葩现象?

  再则,抄袭者的违法成本太低,也是论文抄袭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对于论文抄袭的违法成本,应该追加到抄袭者和审核者头上,甚至还要追究抄袭者导师的责任。因为,抄袭不仅是抄袭者一个人的投机取巧,而且包含了抄袭者在校期间的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抄袭者敢于抄袭的教学环境,以及抄袭可能过关的现实条件。但是,就如前文所述,假如论文已经像“杂文”一样,像一颗颗在荒芜的土地上的杂草,那么,是狗尾巴草还是喇叭花也无关紧要了。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