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寒地冻时,城市有温度

2016年01月21日 07:19   来源:广州日报   夏振彬

  “多年罕见”、本世纪最强、霸王级、大boss……顶着多个“头衔”的寒潮来势汹汹,整座城市也将迎来一场大考。目前,从网络空间到街谈巷议,困难群众的保暖又成了人们揪心的话题。

  好在寒潮仍在路上,“暖流”已先涌动。针对流浪人员等困难群众,广州市1000多家防寒庇护中心已全面开放,欢迎有需要的市民前往避寒。而在气象部门发布橙色寒冷预警后,将有37家防寒庇护中心24小时免费开放。

  措施温暖人心,不过“考官”严厉苛刻,答卷不容有失,面对这场考验,我们该怎么做到最好?

  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目前防寒庇护场所已经严阵以待,可距离“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要做的还有更多。流浪乞讨人员位置分散、流动性强、信息接收不畅,对于暖心的措施未必能及时、顺利知悉;还有的宁愿混迹街头、挨饿受冻也不愿接受救助。对此,政府和媒体要做好“大广播”,相关工作人员也要拿好“小话筒”,利用所有渠道、通过所有方式进行宣传动员,尤其是实地走访巡查、耐心邀请劝服必不可少!

  此外,面对极端天气,政府部门并不是唯一的考生。我们除了期待相关部门尽责、担当,更希望看到整个社会的应急能力、运行效率,以及每个普通个体的脉脉温情。

  在日本,“一碗阳春面”的故事广为流传——在大年夜,母子三人走进一家夫妻面馆,她们只点了一碗阳春面,老板夫妇却热情相待,后来每年都会专门留下那张幸福的桌子等待他们到来。在这个故事里,面馆老板的爱心、善良感动人心,也感染更多企业把对困难群体的关爱、尊重作为经营之道。同样地,面对霸王级寒潮,各种慈善机构、爱心组织、公益团体可以各施所长、大有作为,遍布城市各个角落的商场、企业、店铺等,也可以传播“热能量”——捐助爱心冬衣、提供电暖气,甚至一餐饭、一杯热水、一方避寒之地,都可以汇成城市里的脉脉暖流。

  而对于普通人而言,除了武装好自己之外,你可以做的也有更多。碰到流浪乞讨人员,马上拨打114向流浪救助管理机构求助;遇到苦等出租车的夜归人,不妨顺路搭载一程;对于小区里的独居老人,不妨雪中送炭;面对户外工作者,可以嘘寒问暖……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岁寒,足以见人心。在即将来临的严寒刺骨、瑟瑟寒风中,我们将一起迎接这场人心大考。我们期待,冻人的画面将会转化成一幅幅动人的场景,你我的一举一动,显示出一座城市的温度。我们更希望,通过一次次极端天气、非常事件的历练,冷漠、拒绝的姿态越来越少,多一些“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温情。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