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牙齿的"禁补令"才有用

2015年11月16日 10:04   来源:东方网   汪昌莲

  日前教育部规定,严禁中小学校组织、要求学生参加有偿补课;严禁中小学校与校外培训机构联合进行有偿补课。陕西省教育厅近日正式公布实施方案,对在课堂上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课上不讲课后讲并收取补课费的教师重点查办。同时,要追究学校主要领导责任,一律停职检查。(11月15日《华商报》)

  不可否认,有偿补课,已成为久治不愈的一种顽疾。尽管国家及地方都有明文规定,且频下“禁补令”;但对于这个“禁补令”,各地学校是“明执行暗抵抗”,借辅导、培训之名变相有偿补裸的违规动作,一刻也未消停过。特别是,过去由于没有处罚措施,“禁补令”实际上已沦为“进补令”。如此语境下,陕西规定严查参与有偿补课的教师,同时校长承担连带责任,可以说是“史上最严”的“禁补令”。

  在现行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学校教育是千校一面,考核学生成绩也是千篇一律:标准化试题,标准化答案,每天10多小时的学习时间,名目繁多的考试,没完没了的题海战术,将学生压得喘不过气来,已超出了孩子们能够承受的负荷。特别是,节假日成“补课日”,“禁补令”成“进补令”,严重剥夺了中小学生的休息权。在政策与对策的长期僵持中,中国学生的素质教育被一次次忽视;学习成绩和升学率,成为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唯一标准,这是不争的事实。

  问题是,“禁补令”沦为一纸空文,不光是应试教育体制问题,而是某些既得利益者,拿体制当违规补课的挡箭牌。一些学校和教师,他们靠有偿补课敛财,“分数”成了他们进入腰包的“钱数”,“高考指挥棒”,成了他们挥舞的“金箍棒”。有的甚至滥用教育权,迫使学生补课,并在一定范围内垄断生源、垄断价格、垄断补课标准,甚至把该课堂上讲的知识放到补课时讲。可见,执行“禁补令”最大的阻力,正是那些“贼喊捉贼”的人。

  因此,只有带牙齿的“禁补令”,才是“真老虎”。换言之,光有禁令没有责罚,不仅禁令的威信打了折扣,其背后的动机,也就不得不接受公众的揣测与质疑了。厘清了问题的根源,如果还不采取措施跟进,让“禁补令”硬起来,那么学生的宝贵假期还会被“劫掠”,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还学生一个轻松愉快的假期,依旧成为一张“画饼”。各地应借鉴陕西做法,提高“禁补令”的执行力,进而祭出强硬的惩戒措施,遏制学校和教师有偿补课的利益冲动。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