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心态是生命的清泉

2015年11月11日 09:39   来源:人民日报   朱海豹

  一位长者感慨,当下一些人缺少老一辈人的豪情壮志,动不动就埋怨工作难干、生活清苦,事情还没起步就担心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年龄上还是青年,心态早已进入老年。这些批评可能有些偏颇,但现实中状态疲、心态老的同志确实大有人在。

  “有志始知蓬莱近,无为总觉咫尺远”,豪情壮志是追逐梦想的能量之源,能量要是枯竭了,难保不会半途而废。有些主政同志,本该年富力强、专心做事却工于算计,话不多说半句,路不多走半步,打着老到成熟的幌子,行的是专营谋私的把戏。有些年轻同志,年纪轻轻却暮气沉沉,不愿竭全力,反感熬年头,艳羡着外界的灯红酒绿,自己的责任田却任它荒芜。还有一些同志本来干劲十足,因为碰了几次壁,不仅泄了气,还心存怨气,迁怒于组织和同事。耐不住清贫寂寞也好,用错了心思也罢,抑或是激情溃败于挫折,若没了干事创业的那股劲,人还能发挥出多大的能量?

  “青春不是人生的一段时期,而是心灵的一种状态”。年龄上的青春是留不住的,心态上的年轻却是能够永远保持的。无论做人还是做事,方式可以沉稳持重,但心态决不能染上秋霜、沾上暮气,否则必定一事无成。只有保持年轻心态、葆守青春状态,才能自信若胸有成竹,勃发如沐浴春风。那些在关键时候顶得上、靠得住的干部,必然是心态阳光、敢于担当的干部。那些不计毁誉坚持改革的干部,也定是朝气蓬勃、锐意进取的干部。年轻心态犹如生命深处的一股清泉,流淌出的不只是无穷的激情,更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刚猛勇毅的魄力。

  我们常常讲,“新官上任三把火”。生命里的热火,又岂止是需要在赴任升迁时烧?年轻心态是为民感情的“加热器”。很难想象一个老气横秋的人身上还留存着悲悯之心和爱民情怀。只有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才能真正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作自己的奋斗目标,把群众的安危冷暖视如自己的安危冷暖。年轻心态也是对党忠诚的“度量衡”。因为时刻想到自己是党的人,时刻不忘自己对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所以才会倍加珍惜时间,把最佳状态用在党和人民的事业上,而不是浪掷光阴。党龄越长,职务越高,越需振作精神、昂扬斗志,力戒安稳满足的想法,一门心思扑在改革发展上。

  回望过去,意气风发、热血激扬,是一代代历史书写者的共同品质。以五四运动为肇始,无数风华正茂的新青年,满怀着挽救民族危亡的使命与激情,义无反顾投身到中国革命的洪流。新中国初创,从东北平原的荒野之地,到西北边陲的戈壁荒滩,干部群众满怀热忱地投身于祖国建设,创造出鞍钢精神、屯垦精神等一座座时代的精神灯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速度”“中国奇迹”的诞生,同样得益于干事创业的激情燃放。放眼前路,无论是深化改革还是奔向全面小康,都有赖党员干部迸发更多热血干劲,用激情之火锤炼出梦想之钢。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他好比大松树冬夏常青”。行大道,常维新,是共产党人一贯的追求。永葆干事创业的激情,永不停歇奋斗和奉献的脚步,是共产党人应有的姿态。心不老,事业才会像那松柏一样冬夏常青。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