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沿”是经济布局的成功“改版”

2015年11月03日 06:54   来源:红网   郑宗生

  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可以说,沿海、沿江、沿线这“三沿”是中国经济布局的“新面孔”,意味着过去惯用的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区域板块划分方式,将逐渐转为经济带、经济区划分模式,从而形成“以轴串点、以线带片”的新格局,可谓是中国统筹区域协同发展的成功“改版”。

  在中国的区域发展中,协调发展是一个长期的主题。这些年来,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板块“分化逐渐严重,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凸显。为此,中央审时度势,提出了“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形成“四大板块”+“三个支撑带”的战略大布局,而“三沿“思维是对这一布局的延伸和优化,具体来说:“沿海”是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重点拉动沿海地区带状发展;“沿江”是以长江经济带拉动大长江流域经济发展;“沿线”是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拉动周边经济发展。可以说,“三沿“思维是对传统经济布局的破旧立新,这种空间组织模式,既能发挥各区域自组织、自协调、自调整的能动性,加强相邻各省的经济联系与合作,中央政府也能发挥统筹协调能力,消除区域壁垒,促进要素跨区域流动,缩小区域差距。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国内外对此颇为关注。多年实践证明,过去“四大板块”战略发展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以前建立在“四大板块”基础上的区域经济政策,主要是以地理位置并考虑行政区划对我国区域进行的划分,一定程度上割裂了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形成了在政策上各个区域板块的攀比,导致发展诉求与支撑条件不匹配。而“三沿”思维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统筹东中西,协调南北方,构建以城市群、经济带、重点经济区等为支撑的功能清晰、分工合理、各具特色、协调联动的多中心、网络化区域发展格局,无疑是中国发展战略的一步“好棋”。

  经济的启动与飞速发展,有赖于一些比较活跃的核心区域的带动,而且区域经济是一个整体,讲究“点线面”结构,以线串点,以点带面,从而形成一体化结构。其中“线”的构成尤为重要,而“三沿”正是三条关键的“线”,它起到了串联经济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协调发展的作用。以“沿海”为例,其重点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目前,京津冀地区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北京集聚过多的非首都功能,迫切需要消除“大城市病”,做好“减法”;而天津、河北需要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做好“加法”。可以说,京津冀三地经济互补性强、合作前景广阔,共同加强公共服务互助、资源环境保护与利用联动、产业发展合作,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互动,必将产生“1+1+1>3”的效应。

  当然,“三沿”思维虽然有美好的前景,但这三条轴线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瓶颈,需要认真破解。“沿海”轴带污染严重,产业要素高度集聚、转型不到位,城市病严重,综合效益降低,需要提质增效;“沿江”轴带尚未形成一体化的统筹协调机制,各自为阵,恶性竞争突出,沿江南北两侧各城市各区域的竞争力较弱,需要扩容提速,打造中国经济增长的新支撑带;“沿线”轴带需要培育“串珠状”的增长点或增长极。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300年前,亚当·斯密提出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分工和协作,这是区域一体化之所以在全世界大行其道的根本原因。面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中国“三沿”构想的提出恰逢其时,也是明者之为、智者之为,它必将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协调发展,以区域布局的“改版”换来经济增长的“升级版”。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