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起,浙江绍兴新昌县将拆除城区范围内所有已设置的报刊亭,城管局称路口报刊亭影响了行车视线。而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当地还没有拿出妥善的解决方案。(9月15日《京华时报》)
拆除这些报刊亭的理由,当地城管副局长说,是因为这些报刊亭位于路口,占用人行道,转弯视线影响比较大,而且报刊亭已变味为杂货铺。这些或许都是事实,但是他没有说出的是,无论是新昌这样的县城,还是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报刊亭仍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一席之地,售卖的各种报刊既丰富、便捷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小小一个亭子还解决了从业人员的生计问题。
城管部门罗列的拆除理由,无非就是说报刊亭太碍眼,影响了市容。在一些城市管理者看来,类似报刊亭这样略显突兀的存在,肯定是不合其追求整齐、划一市容环境的胃口的。然而城市管理者对于市容的评判标准,并不能取代市民的真实感受和需求。对于大部分市民来说,真正赏心悦目的市容环境,是能够让人们感受到便利、愉悦的氛围。在这方面,充满书香味的报刊亭,堪称弥补市民都市文化生活需求的“充电站”,有人因之将报刊亭称作城市的文化地标、文明窗口,是很有道理的。
因此,我们认为,一个富于发展眼光和民本情怀的城市,不仅不应视报刊亭为城市发展的障碍,恰恰相反,更应将报刊亭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发扬光大,对现有报刊亭进行升级换代,使之在弘扬文化、便民利民方面,起到更大的作用。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就提交了“将报刊亭升级为城市报刊文化亭”的提案,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大力扶持,拓宽报刊亭经营范围,将其打造为一个城市的文化地标。
关键在于,现有报刊亭要转换经营思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比如说,除了主营报刊外,还可经营文化演出门票、城市旅游纪念品等,甚至可以使之成为一个WiFi站点,繁荣城市的文化消费市场。总之,不能仅仅为达到城市表面形象的光鲜,就从方便城市管理的角度出发,来决定作为城市基础文化服务设施的报刊亭的存废。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