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办12年的小学一朝关停 政府别成为留守儿童制造者

2015年09月10日 13:53   来源:燕赵晚报   李记

  9月7日是北京开学日,背着书包来到北京市朝阳区孙河乡育星园小学的学生们,看到的却是紧闭的校门和一块写有学校关停的告示牌。而学校大部分学生则直接被校车接到附近一个农场中,等待学校与相关部门商谈复学的最终结果。8日,孙河乡文教科称,因该校无办学许可证,被停止办学。(9月9日《新京报》)

  通读报道,我们除了愤懑,更多的还是不解。其一,育星园小学已经办了12年,虽然“2008年时政府出台过相关政策,学校当时也在关停之列”,但进行申请后,得到了乡政府和村委会的批准,可以继续办学。所以在育星园小学校长看来,“要关停学校了,才说校舍、房屋不安全,这就是个借口。”其二,孙河乡科教文卫办,既已在去年年底和今年6月,认定“育星园学校不符合北京市朝阳区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但为何一直没有及时通知学生和家长?新学期开学后,才去强制关停学校,丝毫不顾几百名孩子的上学问题,这又是谁的责任?

  最让人难以理解的,还是当地对数百名孩子的安置。根据家长领到的“家长告知书”:该校二至五年级学生在9月7日至13日内,返乡建立学籍,由教育部门开具证明,并提交“家长双方在京就业证明;在朝阳区实际住所居住证明及暂住证;全家户口簿;以及在户籍地没有监护条件的证明”后,可转学至朝阳区百年实验学校就读。今年升入六年级的学生则不予办理转学,须回原籍就读。而120多名一年级新生的去留、入学问题,在告知书中,没有任何提及。

  又是“返乡建立学籍”,又是提供就业证明、居住证明和暂住证,又是要求开具转学证明——不难理解,在朝阳区孙河乡育星园小学就读的孩子,多半是农民工子女。当地如此漠然和随意,便关停了这样一所小学,在表面的“程序正义”背后,暗藏的野蛮与冷血,让人不寒而栗。从报道中可知,在闻听这些转学要求,不少家长愁容满面,“时间这么紧,这么多证明和手续哪能办得完”?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办不完这些证明和手续,这几百名孩子,只能从北京市返回家乡,离开自己的父母,再次成为“留守儿童”。

  根据全国妇联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6100万。和6100万的庞大数字相比,孙河乡育星园小学这几百名学生的去留,在一些人眼里,确实“不值一提”。而正是这样的习惯性“群体无意识”,才导致2000年到2010年十年间各地疯狂“撤点并校”后,农村孩子辍学率反弹。根据审计署2013年公布的数据,在调查涉及的1155所学校里,辍学人数由2006年的3963人上升到2011年的8352人,增加了1.1倍。

  从索玛花慈善小学到孙河乡育星园小学被关停,不管是西昌当地,还是北京地区,都必须致力于思考的问题是:为让所有孩子都能有学校可上,将所有暂时存在问题的民间办学、农民工学校等,都智慧地纳入“程序正义”,还有多少工作要做?给予所有出身底层的孩子更多更好的入学希望,就是给每个家庭一个希望。以此而言,在所有的地方,是关停还是“拯救”这些“无资质”学校,不能没有约束机制。不能让野蛮与冷血,恣意流淌。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