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市场传闻已久的关于互联网金融监管的顶层设计终于出炉。一些市场人士认为,这一规则将结束互联网金融“自由生长”的局面,甚至预言“一管就死”。然而,笔者以为,规则明朗应是互联网金融这一新业态的“成人礼”,行业洗牌不可避免,规范之后的发展更值得期待。
互联网金融是技术创新、市场需求内生的产物,不是按部就班由政府部门通过文件和规则设计而产生的,许多人因为这一点格外看好这一新生事物。近年来,搭乘互联网技术进步和利率市场化的快车,互联网金融的各类细分业态呈爆炸式发展。
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金融在创新发展的同时,也弥漫着浮躁之气。由于几乎没什么准入门槛,不同背景的创业者、创业资金,争相涌入这个“看上去很能赚钱”的领域。这其中,既有长期历练于金融行业的,也有由互联网技术派起家的,还有一些只是集结各路资本把民间借贷做到网络平台上来的……鱼龙混杂,良莠不齐。
浮躁容易滋生乱象。与互联网金融行业参与队伍快速扩大同步的是,由此爆发的问题也在骤增,“卷款跑路”现象频现。由于入场数量增加,部分领域渐成红海,有些创业公司挑战红线、虚假宣传甚至是欺诈,行业开始显出劣币驱逐良币的苗头。如果任凭其加剧,很可能影响整体金融安全,例如引发资本市场剧烈动荡的股票场外配资业务中,也有部分越轨经营的网贷平台的身影。
此次围绕互联网金融的指导意见,出发点就是要把这个新兴行业从混沌状态带入规则场中。既鼓励创新,又重视风险防范,总的方向是健康发展。
此次立规矩,明确了“互联网金融本质仍属于金融”,金融就需要专业的人和机构来操作,需要针对金融风险隐蔽性、传染性、广泛性和突发性的特点做好防范。同时,网络借贷机构明确为信息中介性质,而非信用中介,主要为借贷双方的直接借贷提供信息服务,不得提供增信服务,不得非法集资,堵住最大的潜在风险点。
当然,定规矩、划方圆,势必带来洗牌,原先混入市场池内的一些不规范企业,很可能被淘汰。但这是好事。未来,随着监管更加透明和规范,资本对这个领域的兴趣会逐步增加,真正有创新性和领先性的平台,可能获得支持加快做大的步伐。
更令人期待的是,这个市场的池子干净了,也会有更多有实力的参与者加入,业务创新和良性竞争最终也会令消费者受益。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