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术与行政应各归其位

2015年06月01日 07:20   来源:长沙晚报   屈金轶

  湖北近日宣布试点省属高校领导任期全职化,要求高校领导干部将主要时间和精力用于从事管理工作,原则上做到“五不”:任职期间不参加学校学术委员会、不申报教学科研项目、不参加教学科研评奖、不参与专业技术岗位竞聘、不申报各类人才工程项目。实施范围逐步扩大到试点高校领导班子其他成员,着力打造潜心从事管理和服务的职业化高校领导班子。(5月31日《中国青年报》)

  不参加学校学术委员会、不申报教学科研项目、不参加教学科研评奖、不参与专业技术岗位竞聘、不申报各类人才工程项目,湖北试点省属高校领导干部“五不”新政,在去除高校行政化弊端呼声日高的当下,无疑是一个有效的正向引导和规范,值得褒扬和期待。

  高校作为学术重地,其素养高低要靠学术能力与水平来衡量。但不可否认,目前仍有一些高等院校不同程度上存在行政化倾向。仅以学术委员会为例,其学者治学功能并未得到充分体现,而往往被校长、处长、院长占据学术“要位”。 这类“X长”将行政管理与学术研究重任“双肩挑”,看似敬业,实则可能会对学术造成伤害——其利用职权,既可轻而易举地捞到研究项目和经费,又可将项目任务派发给下属老师和学生来做……如此,学术被官位滋扰,使得“赢者通吃”的潜规则弥漫于校园,以致教授争当处长、院长的现象在一些高校蔚然成风。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行政管理与学术研究,各有侧重。学术的任务主要是创新与求真,而行政管理则是优化资源分配。在社会分工越来越专业化的今天,一个人能在公务繁忙的官位上取得高深的学术造诣,恐怕是一个小概率的事件。正如一位大学校长所说,大学管理就好比是拍一部电影,制片人是校长,任务是出理念、出钱,保障拍摄顺利;院系的负责人是导演,任务是启发演员“演好戏”,而教授、学者才是电影的“主角”。唯有各司其职,方能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当前,通过改革逐步实现教育、科研去行政化,已成为一种共识。实际上,有关高校领导全职行政管理、不得兼顾科研的要求,近年来在不同层级的官方文件持续得到制度补强。今年5月初,教育部就曾下发意见,提出逐步取消学校行政级别,高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一般不担任科研项目主要负责人。由此而言,欲破学术官本位,必须制度先行、落实到位、严格问责,特别应将权力关进笼子里,适当限制、削减高校行政权力,使其回归到为学术服务的原本角色。如此,高校领导与学者方能各归其位,学术才能真正得到独立与自主。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