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什刹海,逛南锣鼓巷,坐三轮钻胡同,参观四合院,体验老北京文化。这些活动可谓普通外国游客游览北京的保留项目,但近日一批日本人士体验这些活动时,却别有一番意味。
他们是“日中观光文化交流团”的部分成员。参团的是3000多位来自政治、经济、旅游、文艺等各界的日本人士,由日本执政的自民党总务会长二阶俊博率领。这是近年来较大规模的日本访华代表团。在中日关系的特殊时期,这样一次民间交往盛事受到两国媒体乃至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更加引人注目的是,习近平主席接见代表团并出席中日友好交流大会,就当前中日关系发表讲话。
上述活动至少传递了两个信息。一是日本国内支持和期待中日关系改善的大有人在,民间对华友好力量愿意以实际行动推动两国关系改善和发展。事实上,战后日本民间力量一直是推动中日关系前行的重要因素,即使在两国关系处于低谷之时,中日友好团体的民间交流活动也没有中断过。这次日本3000多人的代表团来华访问,名义上是进行观光旅游、文化交流,实则意在营造中日友好的气氛,推动中日关系进一步改善。
二是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中日关系,支持中日民间友好交流。正如习近平在中日友好交流大会讲话时所说,尽管中日关系历经风雨,但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中日关系这一基本方针始终没有改变,今后也不会改变。这是中方从中日关系大局和长远角度出发确立的方针。在中日关系尚未摆脱困难之际,中国最高领导人出面会见日本民间人士,这本身就体现了中方对推动两国关系进一步改善的真诚态度。
自去年11月中日就处理和改善双边关系达成四点原则共识、两国领导人举行会见以来,中日关系呈现不断改善的势头,双方一系列对话和磋商机制逐步恢复,民间交流提速,高层接触也在增加。应该说,两国民众对两国关系的改善是高兴的、欢迎的。中国游客去年访日人数提升,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两国关系的改善。
但也不可否认,这一势头仍很脆弱,中日关系的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今年适逢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对中日关系来说是一个特殊而敏感的年份。日本如果能够妥善处理历史问题,做出一个好的交代,那么这个特殊而敏感的年份就会变成大幅度改善对华关系的一个机遇。相反,如果日本不愿以真诚正视历史问题,那么这个特殊而敏感的年份就会成为日本的一道坎儿,中日关系的发展前景就会蒙上一层阴影。
由于日本右翼长期以来的所作所为,日本国内在历史问题和涉华问题上的消极动向当然不会一夜改变。两国关系今后要实现健康稳定发展,需要日方与中方相向而行。在这一点上,民间力量的作用不可或缺。推动中日关系向好,离不开民间友好力量的支持。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的:“中日友好的根基在民间,中日关系前途掌握在两国人民手里。越是两国关系发展不顺时,越需要两国各界人士积极作为,越需要双方加强民间交流,为两国关系改善发展创造条件和环境。”
在中日两千多年的交往史上,和平友好是主旋律,这一主旋律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两国如果能继续唱响和平友好这一主旋律,保持和平友好,将是两国人民之幸。中日应多做让两国人民都高兴的事。
(作者为国际问题专家)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