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学术不端要拿出“反腐的力度”

2015年05月25日 07:31   来源:红网   乐玢瑶

  5月22日举行了第17届中国科协年会科学道德建设论坛。会前所谈事件,正是前不久英国大型医学学术机构BioMedCentral宣布撤销在其属下刊物发表的43篇论文,其中41篇来自中国,理由是“发现有第三方机构提供虚假同行评审”。(5月23日《中国青年报》)

  有数据显示,我国科技人员发表的期刊论文数量已跃居世界第一。然而统计数据又显示,我国论文平均引用率只有10%左右,平均引用率排在世界100名开外。论文原创率奇低、剽窃抄袭屡禁不绝、审议和编辑过程存在利益交换,环环相扣的诸多因素导致了“科研诚信年年宣讲,学术不端年年发生”。

  学术道德建设因为这41篇下架论文再被热议,但会否又是一次“空谈”?笔者认为,仅对个人学术道德提出要求难以控制学术不端的问题。一如中央成效显著的反腐行动,决心大、魄力大,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目标。为什么整治学术不端不能拿出反腐的决心,由权力机关干预,一查到底呢?

  我国目前面对学术不端行为处理方式含糊不清,很多批评事件都是自发的,没有统一的处理依据、程序和规范。W·布劳斯和N·韦德曾估计,“每一个大作弊者被揭露出来,就会有一百多个类似的大作弊者逍遥法外,而每发生一起大作弊,就会有一千来起小作弊得逞”。缺乏合理的仲裁制度,使得只有少数学术不端行为被曝光,被惩治的则更少之又少。简单的“撤稿”二字,往往最后都会不了了之,背后隐藏了多少对学术不端的包庇与纵容。

  整治学术不端必须要破除管事部门“踢皮球”、作者所在机构不管事的现状。以美国为例,美国联邦政府部门专门成立了一个针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办公室,有权独立问责、调查和处理学术不端行为。若在规定时间内该机构不能完成相关调查工作,联邦政府办公室可自行启动独立调查程序。这些有效的经验,对我国整治学术不端有重要借鉴意义。

  真正有价值的学术研究是需要长期而艰苦的劳动才能获得的。被撤销的41篇论文有不少来自医学工作者。我们不得不反思这种学术评价体系是否应当因行业而异,职称、工资又与科研成果挂钩的评价体系是否能够进行更合理的设计,从而少一些“短、平、快”、抄袭或拼凑而成的速成论文。

  学术科研对我国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若能拿出像反腐打虎一样的决心和力度彻查学术不端,未来的道路才能越走越宽。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