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的科技人员实现创新致富梦想

2015年03月08日 06:59   来源:文汇报   郑惠强

  核心观点

  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要增进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因此,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不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成果将更快更有效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中国巨轮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而且,更多的科技人员也将实现创新致富梦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人大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要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实施更加积极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集聚一批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和能力的领军人才。”

  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要增进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因此,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不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成果将更快更有效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中国巨轮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而且,更多的科技人员也将实现创新致富梦想。

  广大科技人员要树立强烈的创新责任和创新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关键是要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必须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使创新成果更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根本在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此前,总书记春节前夕在考察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时就曾指出,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必须靠自力更生。并且勉励广大科技人员要树立强烈的创新责任和创新自信,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面向国际科技发展制高点,努力多出创新成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多作贡献。去年6月,他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大会上也强调,“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放眼世界、立足全局、面向未来的重大决策。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速中国的崛起,科技人员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其科技创新力是中国兴衰的命脉与源泉。只有他们勃发了忧患中国兴衰、赶超世界科技的责任心、使命感,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崛起中国的战略目标,才可能更快实现。

  事实上,中国作为一个人力资源大国,蕴含着极大的科技创新冲动与潜力,但是为什么这些潜在的创新火花、创新冲动没能迸发出来,很值得我们反思。比如,科技人员的创新激励有没有到位?科研创新有没有急功近利?体制环境有没有营造出尊崇人才、尊崇学术、尊崇创新的社会氛围?尤其是在现行分配体制下,高端人才和科技人员的贡献与其收入和待遇明显不匹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全身心投入科技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对于正在起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上海而言,要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赢得主动权,走好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赢得先发优势,更离不开一支庞大、稳定而且有活力的科技队伍,这就需要大张旗鼓、理直气壮地激励科技人员,最大限度发挥聪明才智的同时,让他们在发明成果、专利技术产业化过程中得到高额回报,增加合法收入,因创新而致富,乃至实现“一朝致富”的梦想。

  出实招、求实效,深化细化强化人才奖励和服务政策

  ——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超常规、破惯例的思路推动科技人员实现创新致富

  改变“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传统思想樊篱,与时俱进地更新观念,在政策措施上出实招、求实效。比如,在制度创新、激励机制、专利保护等方面有所作为,用超常规、破惯例的思路,支持科技人员科技创新、创业致富。在国外,员工持股被称为“静悄悄的革命”,苹果、谷歌、脸书……美国层出不穷的创富神话也正得益于在“硅谷”被普遍采用的股权激励计划;在国内,不少高新企业和上市公司相当程度上得益于此才突飞猛进。事实证明,只有大力提倡科技创新致富,摒弃和扭转那种靠“炒地皮”、做“煤老板”依托资源发财的致富模式,才能激励出广大科技人员创新科技的持久热情和动力;只有让从事科技的人员有足够丰厚的待遇、足够崇高的尊严、足够持久的保障,才能使他们耐住寂寞煎熬、耐住创新阵痛、潜心科技创新、多出科技成果,推动中国崛起。

  ——进一步深化细化强化人才奖励和服务政策,让科技人员创新致富落在实处

  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内容,加大对科技人员奖励力度,在收入分配结构调整中更多体现人才与科技创新的价值。对于杰出贡献的高端人才,鼓励以科技成果入股、股票期权、分红获利等措施进行奖励;对于作为人才引进的科技人员,探索降低永久居留权门槛、放宽签证期限、个人所得税减免等人才优惠政策试点,最大限度地集聚全球顶级人才。同时,精心制定科技人才服务政策,采取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实质性措施,使科研成果和发明专利实现产业化、市场化,为其可货币衡量和自主流转创造条件。此外,还应该通过建立健全法律制度,让法律为科技人员发挥聪明才华、创新致富保驾护航。

  ——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和发明专利奖励措施,建立科技人员财富保全机制

  鼓励科技人员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领域和顶尖水平,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支持他们实现科研成果、技术发明的专利化;营造尊重知识产权的社会氛围,保护好他人的知识产权,促进知识产权文化的形成;运用财政、税收等方式,支持科技人员通过拥有专利、交易转让,或实现产品化、产业化和市场化获得财富;加大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力度,推动知识产权特别是发明专利的交易兑现能力;推进知识产权证券化交易体系建设,打造知识产权等企业权益衍生品流动和转化的要素市场,成为衔接金融要素和产业要素的生态枢纽,让拥有专利的科技人员通过交易体系实现财富的转化和积累;支持以专利发明等作为无形资产出资获取公司股权,并享受相应的财税优惠政策,使科技人员的科研创新与公司未来发展、个人财富增值捆绑到一起,充分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使上海真正成为科技人员创新致富的乐园。

  (作者为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上海市委主委,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