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性”不该是人生底色

2015年01月06日 07:43   来源:长江日报   大林

  因央视的街头采访,“任性”成为新年热词。

  采访“你幸福吗?”,比较容易理解。人皆追求幸福,人人各有各的幸福。但采访“你任性吗?”,却不知意图何在。是觉得任性应该成为一种提倡的个人性格,还是提醒人的任性可能成为一种影响社会的问题?

  有位女大学生对记者说她勇敢地任性了一回:在心仪已久的男生正式成为别人的男友之后,仍然当面表白“我爱你!”但表白之后并没有穷追不舍,而是心情轻松地退出。52岁的张国喜夫妇的任性之举,是说走就走,从本溪往海南55天骑行4500多公里,但他们强调是“开心去了,不是玩命去了”。

  这能叫任性吗?女孩的表白,只是珍视自己表达的权利:你爱谁你作主,我爱你一定要说出来;爱不成是遗憾,不说出我爱你则是更大的心结。老两口骑自行车游览大地山川,是有条件地选择新的生活方式。他(她)们对人对事对生活的理解与行动,展现出阳光、乐观与健康的心态,与任性扯不上关系。

  不少人甚至骄傲地承认“我这人就是任性”,而任性的指向大多是,想说就说,想做就做,睡觉想跳槽,起床就行动。有人考公务员七考不中,还要继续报名应考;有人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平台,也是说走就走,封官许愿、提级加薪也留不住。其实这不是任性,而是与志向、梦想、进取连在一起的执着、恒心与毅力。

  实际生活中,任性作为一种性格缺陷而存在。说某人“太任性”,劝人“别任性”,一定不是肯定与鼓励,而是明确的否定与批评。任性的特征,就是任性者无视自己与社会联系的实际,固执己见,放大自我,不计利弊,不管后果;而任性的产品,往往是于己自伤,于人无益。一般的任性,可能只是使人错过机遇、丧失人缘、虚度光阴;极端的任性,则使人走向人生的死胡同。

  有钱就任性,是富人肆无忌惮地张扬金钱的强势,罔顾他人的存在与尊严;有权就任性,官员势必忘乎所以、轻蔑法纪,疯狂地演绎腐败;有梦想就任性,当然会“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不懂得掂量自己,撞到南墙也不回头。有个痴迷文学创作的青年,从大学落榜一直写到人过中年,也没写出堪称作品的一个字,却仍旧心无旁骛地任性不止。他不知道,有韩寒的志向,无韩寒的潜质,那志向就不叫志向而是妄想。韩寒可以养活自己,而任性于一字无成的他,穿衣吃饭还得靠年迈的父母。

  有时候,任性还是人生的梦魇、索命的恶魔。发生在表姑家的悲剧,见证着任性对人对己对社会无以弥补的伤害性、破坏性。一个儿子命丧于嗜酒的任性,在一次酒醉之后,年纪轻轻就再也没有醒过来,妻携子不得不再嫁谋生。一个儿子因婚恋挫折而任性,纵火扬刀,致准岳父母一死一伤,最后落得伏法偿命。去年春节探望年近八旬的表姑,她撕心裂肺的哭诉我永远忘不了:“老天爷不公啊,别人家子嗣是越养越旺,我是越养越少啊!”

  我想对表姑说:不是老天不公,而是您两个儿子屈服于任性的摆布。更想对那些将任性作为一种好性格而自炫的人说:于人于己,任性真的不该是生活的基调、人生的底色。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