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网络流行语“流”出网络世界

2014年12月31日 08:51   来源:光明网   苑广阔

  我国早已进入互联网时代,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个性化、非主流的表达方式已然成为一种新的流行风尚。这些网络语言日益显现出强大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一旦某网络词语在网上流行,随后就会出现在人们的日常口头语言中。(12月30日《光明日报》)

  “不作死就不会死”“有钱,就是任性”“且行且珍惜”……,面对这些媒体总结的2014年网络流行语,我们既不会感到陌生,也不难理解其背后代表的意思,但是面对“何弃疗”“十动然拒”“累觉不爱”“人艰不拆”这样的网络流行语,恐怕很多人就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了。面对各种网络流行语的盛行,社会各界人士也表达了自己担忧之情,担心这些将汉语简单化、碎片化、随性化的网络流行语,会破坏汉语言文字的纯洁性,甚至带来汉语言文字的危机。

  我们首先要明白,以上提到的这些网络流行语,并不能算是对汉语言文化的一种发展与创新,而只能算是一种恶搞与解构,如果任由其不分场合地使用和传播,确实存在破坏汉语言文化的纯洁性,影响其传承性的风险,当然也存在以讹传讹,造成汉语言文化错谬的可能。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不能等闲视之。

  但是另一方面,实践也告诉我们,网络流行语有其自身发展规律,绝大多数网络流行语,不管其出现的时候多么火爆,受到多少人的追捧,但是它在网络上的生命力其实都极其短暂,长则一年半载,短则几个月,几十天,就走到了它的生命尽头。我们仔细回想一下,五年前,甚至说三年以前的网络流行语,还有几个人能够记得?更别说应用了。网络流行语所具备的这种速朽的特点,反而让我们安心,因为这样的传播规律决定了其不可能像我们正在使用的汉语言文字一样,流传千年。

  而我们需要警惕的,是防止网络流行语的现实化,也就是从网络上发展到现实中,比如学生的作文里,老师的教学里,或者我们平时所写的各种公文中,以及报纸、电视等各种传统传媒中。一旦这些网络流行语突破了网络的限制,登上了大雅之堂,不但等于是人为延长了它们的生命力,而且会赋予它们一种权威性,进而让很多人以为这就是正统的汉语言文化。

  实际上,不管是国家有关部门,还是一些社会人士,都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11月27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相关通知,要求各类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应严格按照规范写法和标准含义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字、词、短语、成语等,不得随意更换文字、变动结构或曲解内涵,不得在成语中随意插入网络语言或外国语言文字,不得使用或介绍根据网络语言、仿照成语形式生造的词语,如“十动然拒”“人艰不拆”等等。

  说到底,对于网友们喜欢创造、使用和传播各种网络流行语,我们可以秉持一种宽容开放的心态看待之,但是对于网络流行语超出了网络的范畴,在现实中传播应用,却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警惕,并且采取的积极的措施予以规范和引导。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