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合组织,用“上海精神”开好“三驾马车”

2014年12月17日 13:24   来源:光明网   皮波

  从去年的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再到今年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这两年上合组织的总理会议举办地在中亚国家进行友好接力。轮换的是地点,不变得依然是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而这也是上合组织成员国走在一起的“上海精神”。

  李克强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理事会第十三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就谈到“秉承‘上海精神’,推动各领域合作取得新进展。”上海精神,是“上海合作组织”的灵魂,是本组织务实合作和优势整合的中枢神经。在此基础之上,李克强总理还谈到“进一步加强安全、经济、人文三大领域合作。”

  地区安全是首要问题。上合组织本是由多边安全磋商机制发展而来的,其成立伊始便将加强成员国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共同维护地区安全作为宗旨。对于安全,李克强总理谈到一点——“各国应支持阿富汗政府尽早实现民族和解和经济重建。”在中国总理看来,这也有利于本地区稳定,符合各国共同利益。

  阿富汗局势目前来说并不明朗。12月6日,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突访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宣布2014年后美国计划在阿富汗驻留约10800名美军,较此前奥巴马宣布的计划新增了1000人。从撤军到增兵,美国政府出尔反尔,使得阿富汗局势充满变数。

  而阿富汗本身又是亚洲安全的极为重要的“压舱石”。它在安全上的短板,是能够延伸到周边地区。譬如上合组织重点防范的“三股势力”,以及其他恐怖分子的存在形势。要防止被其黑色力量所渗透,就要如李克强总理所言“筑牢地区安全稳定屏障”。这其中,连续多年进行的反恐演习能够起到震慑作用,而李克强总理所说的“实现民族和解和经济重建”也是对阿富汗这个上合组织观察员国家治标治本的“药方”。这也是“上海精神”中尊重多样文明的体现。

  而李克强总理说到的“打造区域合作新亮点”,是对上合组织经济合作的落笔。李克强总理提到“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经验丰富,装备制造能力强,产品性价比高”。请别先入为主地认为总理这是在简单推销中国制造和中国装备,而是要看到上合组织国家也面临着经济升级转型的历史背景。

  上合组织中的中亚国家,局部存在着苏联时期基础设施老化的客观事实,装备和设备也制约了本国经济的发展。要“稳增长,又要调结构、促升级”,是需要在硬件方面升级换代,从而在冶金、建材、交通、电力、电信、汽车组装等方面“借力打力”。中国在这方面有富余的优质产能,它和上合组织的中亚国家基础设施的缺口结合在一起,势必会擦出新的合作火花。

  李克强总理还提到“此次中哈就开展产能合作达成共识,中方愿同上合组织各方展开类似合作。”对于能源开发,中国向上合组织表示出来的态度已不是简单地把石油、能源大手笔地拿回来,而是要在当地进行可持续发展,并着眼于新能源的开发。这种负责任、共赢的能源合作方式,契合了“上海精神”中互信、互利的出发点。用中国的热词来说,就是“新常态”。此种合作方式已由中哈做出了示范,在上合组织中开展类似合作也是具有很大的操作性。

  关于民生人文交流方面,李克强总理说到“中方计划出资5000万美元用于上合组织农技推广和人员培训,希望这方面合作更多惠及各国农牧民。”上合组织中,有些国家是第一产业需要重大技术支持,以及服务业支撑的。中国提供软硬件的配套帮助,在解决人之所急的基础上,也能利于本国装备和技术走出去。

  谋求共同发展是“上海精神”的重要写照。上合组织成员国在经济发展中需要什么,那中国就尽自己能力帮助什么。“浇花浇根,交人交心”。李克强总理有这句箴言来表达中国对于上合组织国家的互利合作之情。

  靠着“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上合组织走过了和平发展的13年。于此旋律引领下,在地区安全、区域合作、民生人文交流合作这“三驾马车”中,上合组织在全球区域合作中矗立了高质量的合作典范。上合组织的未来,依然充满期待。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