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有两个“李宁”通过媒体同时进入我们的视线。一个是全国人民耳熟能详的体操王子李宁,他接受《环球时报》的专访吐心声:我更愿意回到运动员时代。另一个是中国最年轻的工程院院士李宁借空壳套取国家巨额资金,近日被司法机关批捕。
为了区别起见,不妨把前者叫“体操李宁”,后者叫“院士李宁”。
同名同姓在人口大国不算稀奇,同姓名同样大腕级的人不被人为编排,却以绝然不同的作为同时吸引大众媒体的关注,进入观众视野却尚不多见。出镜的理由黑白分明,一个事业辉煌,人生境界更上一层楼;一个东窗事发,人生命运遭遇滑铁卢。
人们并不熟悉的“院士李宁”,其人生前半程,虽然不能比曾经创造过李宁体操时代,获得过106个国内外金牌的李宁,但至少是业内翘首。他头顶着“中国最年轻的工程院院士”、“中国动物克隆体系创始人”的光环。出事前,他担任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经费约200亿元的重大科研专项副总工程师。
有趣的是,两个李宁今年都是五十有二,在“知天命”这个人生节点上往前推,他们都应该是年轻时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如今相向而行呢?
“院士李宁”批捕后才进入公众视野,他究竟怎样从“最有前途的科学家”步入腐败路径,当等案件查处才能明晓。但我们或许可以从一直在公众视野下成长成熟成功的“体操李宁”的人生轨迹中,找到他“知天命”的密码。
第一,汉城奥运末战惨痛一跤。当年李宁从吊环上摔了下来,这一跤,结束了李宁体操时代,让李宁经历了当时国人尚不够宽容的人情冷暖,使他永远保持对辉煌的冷静。
第二,转型从商步步迎接挑战。从总经理助理到总经理,从脱离健力宝到成立李宁公司,从公司改制到香港上市,每走一步,他都以当年的拼博精神,向新的目标冲击。
第三,万变角色不变恒定目标。退役后的李宁最想办一所体操学校,走上从商之路后,从助手到董事长,他始终离不开体操,以数亿资金支持各地体操事业和公益慈善事业。
作为“院士李宁”,如果不是一路高歌,大概不会成为最年轻的院士。他的职业身价和“吸金”能力节节攀升,职业良心和学者品质却一步步沦丧,最终编离了献身科学的航向。
“让我们从头再来”,“体操李宁”的每一块金牌都是从头再来,在商界每一步成功更是从头再来。这种归零心态,也许就是许多成功人士掌握命运的神器。而“院士李宁”,本应该具有科学理性精神,却被金钱裹挟住可以大有作为的手脚,重重地跌进了人生的低谷。
“知天命”本来是个主观话题,但“体操李宁”的成功,却不能忘记至少三个人。在运动员时期,他得益于著名教练张建;在初涉商场时,他得益于同样具有体育特质的企业家李经纬;在独立创业时,他得益于股改教授刘纪鹏。
可是,“院士李宁”不论是作为学者还是作为主管科研的官员,他都应该在一个有序的体制内活动。当科研项目和经费像肥肉在诱惑众生时,他却能兼任“运动员”和“裁判员”,此时,他的上司去哪儿了?那些规章制度去哪儿了?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