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事还要能干事、干成事

——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系列评论之三
2014年09月17日 07:30   来源:广州日报   本报评论员

  “各地区各部门要敢于担当,积极有为推进改革攻坚”,习近平总书记一再提倡“勇于担当”。在不久前召开的市委常委会上,市委书记任学锋强调,要大力整治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缺乏责任担当的懒政行为,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充分激发干部队伍的工作激情和活力。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不能有。中央出台八项规定以来,自上至下党风政风行风有了明显转变,得到了老百姓的普遍赞许。毋庸讳言,个别领导干部也有反弹,明显“不在状态”——吃拿卡要不敢了,三公消费限制了,“为了不出事,宁可不干事”的想法有了,工作的激情没了,自束手脚、自甘平庸,不想干、不敢干、不能干,一心想着“平平稳稳占位子,忙忙碌碌装样子,浑浑噩噩混日子”。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缺乏担当、不思进取,显然不是中央八项规定、纠正“四风”想要的结果,也不是老百姓愿意看到的。有义务、有责任为老百姓谋福利之时选择无为或退缩,等于亵渎了人民群众赋予领导干部的权力,是另一种形式的腐败。

  攻坚克难、勇于担当的胆识不能丢。“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害怕跌倒而不愿意站起来走路,不愿承担风险而放弃责任担当,显然不是领导干部应有的品格与境界。无论什么时候,“不出事”只是一条底线,是对领导干部的最低要求——为党纪、政纪、法纪所不容、所禁止之事,以权谋私之事,损害人民群众利益之事,永远不能触碰。否则,你再想干、再能干,乘以违法乱纪这个“0”,结果只能是:努力归零、事业归零、人生归零。怕出事而尸位素餐、“无为而治”,党和人民都不会答应,领导干部履职能力如何,最终要用“能干事”这把尺来量,用“干成事”这杆秤来称。出于为人民服务的天职,越是急流和险滩,越要有攻坚克难、从容应对的胆识;越有问题和挑战,越要有直面现实、勇于担当的勇气。

  只争朝夕、干事创业的进取精神不能缺。勤者,政之所要;廉者,政之本也。以廉立身,以勤兴业,能干事是对领导干部最起码要求。如果说想干事只是态度问题,能干事则是胆识、水平、能力问题。这些素质并非生之俱来,也不会随领导职务晋升而呈现质的飞跃,需要后天习得。干成事,才是想干事、能干事的终极目标,领导干部都要着眼于干成事,智谋在干成事,劲使在干成事。想干事不去干,坐而论道、言不及义不行;想干事盲干、蛮干、乱干也不行,不符合科学发展的事,令人民群众反感的事,干多错多。因此,事前要有多作论证,科学决策;事中要多作调研,有效把控,事后要多作评估,总结得失。

  “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废”。任何时候,都应该最大限度地保护、重用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广大领导干部也要有一股勇于争先的闯劲、自强不息的韧劲、有所作为的干劲,把本事用在“能干事”,把目标锁在“干成事”,同时确保“不出事”。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