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读“一个足球场的告别”?

2014年09月05日 07:37   来源:华西都市报   邓海建

  9月1日,位于深圳莲花山脚下的展鹏足球场结束了长达12年的运营。据悉,这片绿茵场或将被两栋高档写字楼取而代之。在今年年初,得知展鹏被规划为商业用地、面临拆除之后,一些球队发起了“反对拆莲花山球场建高楼之全民大签名”活动,截至到3日凌晨两点,已有28740人投反对票,比例高达95%。(9月4日《扬子晚报》)

  深圳莲花山展鹏足球场关门打烊了,这事儿在当地媒体圈形成姿态截然的两种格局:一者强调民生,张扬踢球者的权益;一者主张法治,提醒球场的非法性质。煽情还是理性,似乎是个哈姆雷特式难题。

  偌大一个足球场,青春与激情,成长与记忆,而今剧终谢幕,市民多有不舍,也是人之常情;法理而言,这样一个足球场,却是鸠占鹊巢,霸着政府储备用地的位置,不清不楚地干着商业运营的勾当,何况,背后的诸多账单还暧昧纠结着,就算不拆不关,也是“一朵奇葩”,吊诡地反讽着程序正义。

  数万人投票反对,这也是扎实的民意。在展鹏之前,深圳已有至少8座业余球场先后被拆掉。球场越来越少,造成不少的草根足球队为了踢场球而不得不四处“打游击”。这是问题的根源。换句话说,拆不拆展鹏足球场,其实并非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是拆了之后,这些球队该怎么办?

  这里显然是两个层面:一是背离法治的煽情,无异于胡搅蛮缠。目的良好,也好考量手段。球场虽好,还得看是否合法。真相再不梳理、是非再不厘清,多打几场球固然很爽,但是,“展鹏”必将成为城市法治进程中的一个怪胎,其背后的利益传闻、执法与监管责任也越发刺目。

  二是球迷的合理诉求,也要找到一个制度化的出口。市民原本就有限的健身、运动空间,正在被高楼大厦所侵蚀、挤压,这也是外地球迷感同身受的主要原因。那么,在这样一个节骨眼上,地方部门能不能推进两件事:一方面是加快现有运动场地的开发与开放,提高既有场馆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更要着眼长远,尽管寸土寸金,还是要在前置规划阶段考虑为体育产业多辟一方绿洲。

  国务院9月2日召开常务会议,提出要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推动大众健身。那么,深圳“一个足球场的告别”,能否成为新球场的开端呢?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