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别国企卖虾饼”具有导向意义

2014年08月27日 08:54   来源:红网   杨兰

  在北京市北新桥地铁站附近,密密麻麻的小吃店中有一家仅12平方米的厦门月亮虾饼小店……小清新的装修风格,柜台上摆着的动漫手办,记录了开店过程的照片墙证明了店主的年轻身份。这是由1989年出生的刘雨周、杨亚致和1990年出生的杨越淇在2013年冬天辞职创办的。令人没想到的是,三个小伙伴,在一年前都有着稳定而光鲜的工作,都曾在国企工作。(8月25日《中国青年报》)

  青年一代辞职创业的新闻早已不再新鲜,他们或为攫取人生第一桶金,或为开启身体内的冒险基因,而新闻中的三位主人公却不为别的,只为积攒不一样的人生经历,尝试别样的人生。这在外人看来,辞别光鲜靓丽的高大上国企,“许身”12平米的虾饼店,未免有些不知好歹,可曾想国企的“体制内”是多少人梦寐以求而永远无法企及的。然而话虽不假,我们还应看到“辞别国企卖虾饼”背后积极的现实导向意义。

  首先,“辞别国企卖虾饼”有望纠偏日益扭曲的就业观与人生观。近年来,随着一拨又一拨毕业生走进社会,就业压力日益陡增。相比之下,“朝九晚五”、旱涝保收、福利丰厚的公职部门成为了众多毕业生和为人父母者眼中的“香饽饽”,因为在公众的既有观念中,能够“公职傍身”不仅意味着稳定的收入,更为重要的,还彰显着至高无上的职业荣誉感与优越的社会地位。如此社会背景下,自然催生了“公务员热”的持续升温,希望一跃“公职门”的毕业生们如过江之鲫。

  然而这也从反面释放出一个高危信号,那就是人人争挤“体制内”,站在国家发展的层面来说,是极其不利与危险的。如果高学历人才过度扎堆公职部门,其他行业的发展将面临停滞,甚至倒退、萎缩的窘境。科研无人钻研、实体经济后继无人、璀璨文化无法走出国门……这些都不是只关乎个人的就业选择与自由,而是关乎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从这个角度来看,“辞别国企卖虾饼”虽然只是三个年轻人的个人选择,但却不失为“公考热”这个当下主流就业观与人生观注入的一股小清新,是一次难得的就业尝试,对世俗与扭曲的就业观与人生观有着积极的现实导向意义。

  其次,从“小我”层面来看,“辞别国企卖虾饼”有利于个人的发展与历练。我们必须承认,在国企“大树”的庇护下,风吹不着,雨淋不着,人生之道也将更加平坦,但是这却与当代青年“不安分”的心理背道而驰,父辈眼中的“求稳”追求在孩子们看来,太过平淡无奇。纵然生意的惨淡、市场的竞争,是“挣脱”体制所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但其间的坎坷与痛苦,跌倒与弯路,这些“体制内”的康庄大道所无法企及与领略的人生风景与阅历,又何尝不是宝贵的人生财富?又何尝不是人生轨迹中的一抹彩虹?辞别了“高大上”,未来也未必就是“矮挫胖”,人生仍然不失逆袭与华丽转身的可能。由此可见,“辞别国企卖虾饼”是对当下一味求稳、缺乏开拓精神择业观的一次有效反诘与例证补充。

  客观而言,“辞别国企卖虾饼”只是个人的选择与自由,是一种值得肯定的就业存在,是当下主流就业观与人生观的有效补充与拓展,公众大可不必戴上道德的眼睛另眼视之。而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辞别国企卖虾饼”背后对当下扭曲的就业观,乃至人生观产生的积极的现实引导意义。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