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学生压力太大,某些重点中学就像监牢,进行全封闭式管理,每天中午只给学生半小时午餐时间。学生没有自己的时间,当然更没有时间思考人生和未来的方向。”“2014年植物日”大型科普活动日昨日在华南植物园举行,北大原校长许智宏院士受邀做科普教育讲座,他以《教育使孩子成长—在北大的日子里》为题,告诉在座家长,一定要多给孩子自主选择的空间。(5月19日《广州日报》)
众所周知,今天是一个很短暂的时间,稍瞬即逝,孩子们在今天的表现很容易影响他们的未来。古往今来,重视今天的名言警句可谓数不胜数,“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不错,今天确实要重视,今天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在为未来奠基,我们的孩子们到底需要一个怎样的今天?没有思考的忙碌不应该是首选,没有自主支配的时空不应该成为“风景”,没有坚定的信仰不应该成为时尚,没有对未来从容而美好的设计不应该成为现实。
说到目前学生的状况,很容易让人想起卢梭的一句话:“误用光阴比虚掷光阴损失更大,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未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也很容易让人想起《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很显然,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很大程度上还只是停留在一个面向整体的教育,同样的课程、同样的目标、同样的方式方法、同样的作业和同样的评价,诸多整齐划一的规定让千差万别的学生个性全无。标准式的喂养,这些会是适合学生需求的吗?学生能有强大的兴趣和持久的热情产生吗?正如我们的穿衣吃饭,个性不同,尺码和饭量各有所别,款式和胃口各有所好,岂能统一要求?人是现实中人,发展是一个由现实指向未来的渐变过程,把学生禁锢在一个个圈定的范围之内,学生很容易失去圈定范围之外的发展。值得深思的是,方向比努力重要,过程比结果重要,丰富的想象比机械地操作重要,长久的未来比短暂的现在重要。
学生为什么会没有时间想未来?被要求的太多,而能够真正自主选择的太少。父母的高期望、教师的严要求、社会各界以成绩论英雄的单一标准,已经深深地影响到了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孩子能够自主支配的时空越来越有限,没有自由而又缺少自主,被动地瞎忙碌也就成为了一种现实。鸡蛋从外打开是食物,从内打开才是生命,当外在的一切都在演绎着对孩子们的强势干预之时,孩子们很容易忽视一种自我内在的有为发展。而这恰恰是孩子们发展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基于学生兴趣和内在的一些作为,都很容易造就强扭的瓜不甜的结果。面对目前众多的课程,其中有多少内容是适合个性化学生而又深为学生所喜爱的呢?他们在这些现成的内容里徘徊,是发展学生呢还是阻碍学生的发展呢?
“人不可相貌,海水不可斗量”,孩子们的未来需要有孩子们自己去开拓,谁也不可以主宰。学校它不只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更是他们寻找同伴、犯错误、生长想法的地方。让学生在学校忙得没有时间去思考未来,压抑、狭窄、紧张的环境,能有学生的全面发展吗?
为了所谓的分数,我们的孩子已经失去了太多,他们失去了好奇、失去了健康、失去了基本的生产劳动、失去了亲近自然众多的美好体验、失去了众多应有的发现和发明。教育不应该是一项画地为牢的“圈地运动”,更应该是一种“占山为王”的创造活动,面对一个个极具创造力的头脑,填满而使之窒息,养奴可以,育人不行。当教育成为“今天睡好觉,明天不跳楼”的一种期盼时,慢下来、想清楚、识自我、有想法、能自主,这已经至关重要了,再也不能被功利性的瞎忙迷糊了我们的眼睛,我们需要冷静地审视自己身上的兴趣点和优点,从自己的内在需求主动出发,实现点线面体式发展,做回一个真正的自己。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