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赞拆迁人员可爱:莫让"最可爱"变成权力自恋

2014年04月17日 07:40   来源:长沙晚报   本报评论员 袁云才

  河南信阳市浉河区政府官网刊登的一篇讴歌拆迁工作的文章,近日引起不少网友的关注。在这篇文章中,浉河区委书记称拆迁工作人员是“最可亲、最可敬、最可爱、最可歌、最可颂的人”。而与此同时,有网友发帖称,在此次拆迁中,他家遭到野蛮拆迁,父母还被打倒在地。(4月16日《南方都市报》)

  若问“谁是最可爱的人”,读过以前中学课本的人马上会想到“志愿军战士”。后来这个称谓延伸到所有的人民子弟兵身上,有时勇搏犯罪分子的公安干警也享此殊荣,他们面对的都是敌我矛盾。而今突闻浉河区的拆迁队员们,也被区委书记冠上了这一尊称,着实有些惊诧:莫非拆迁队员们平时所面对的也是敌我矛盾?

  随着时代的变迁,或许有些称谓的外延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理解“最可爱的人”需要与时俱进。就如我们以前讲“美女”专指美貌女子,而现在则几乎变成了通称所有年轻女性。可是,即便尊称再怎么因“通货膨胀”而贬值,人们也很难将拆迁队员与“最可亲、最可爱”联系起来。

  当然,浉河区的拆迁队员可能都是文明执法者,个个相貌和善、举止文雅,面带微笑地与拆迁户协商,小心翼翼地帮拆迁户抬东西,遇见对方不慎摔倒还会礼貌地扶起来,热情地送到拆迁指挥部,并绅士般地做出一个“请进”的手势。然而公众仍不理解,若有如此一幅文明、和谐的画面,为何区委书记却说“啃掉了这块硬骨头,拔掉了这些硬钉子”?若拆迁队员们如此可亲可爱,为何却有拆迁户发帖称“父母被穿着城管制服的人打倒在地”?莫非是摄像镜头变形出了差错?

  可见浉河区的拆迁队员们并非特殊材料制成,他们与公众心目中的一贯印象并无两样。我们不否认有些拆迁队员确能赢得百姓敬重,但在其整体形象未有根本改变的基础上,给整个队伍戴上“最可亲、最可爱”的帽子,就悖离了群众的普遍感受,只能是“自说自话”。假如区委书记私底下给拆迁队员们说些溢美之词、鼓舞士气,那倒无伤大雅,但在政府官网上发文给予尊称,代表着区委、区政府的声音。则难免伤害部分群众的感情,不妥矣。

  放眼全国,类似不顾群众感受的官方称谓,绝非孤例。比如有公职人员陪酒醉死,竟被定为“因公殉职”,甚至被追认为“烈士”,这就很荒唐,既亵渎了烈士之名,又违反了抚恤法规,更刺痛了群众感受。它跟“带病提拔”一样,折射的是权力失范下的为所欲为。盛赞拆迁队员们是“最可爱的人”,情节虽没这么严重,但它也可以归结为一种权力的自恋。

  当前各地正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许多地方都提出要“更加注重群众感受”,这才是真正的与时俱进。凡事站在群众立场,以群众的视角来考量,才能真正地尊重群众感受,避免“雷人雷语”再现。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