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规定,国家近年集中撤销625家驻京办事机构,并严禁以变换名称、转移驻地等形式变相保留。然而,记者近期在北京走访发现,很多应撤销的县级驻京办纷纷改头换面,有的改名为“在京工作人员服务中心”,有的改为“驻京联络处”或公司、会馆。一些高校也以“驻京研究院”等名义,变相设立驻京办。(1月22日《人民日报》)
本该撤销的驻京办却玩起了“变脸”的戏法,换个名称、转个驻地,更有甚者以公司和会馆的形式出现,上演了现实版的“名亡实存”。驻京办花那么大的精力,费那么大的劲儿,还冒着被查处的危险,只为能“潜伏”在京,葫芦里到底在卖什么药?
驻京办被要求撤销,为何?是因为其没有存在的价值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驻京办对于加强地区间的合作,服务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处置突发事件,维护首都稳定等都曾发挥了自己的作用,而且还可以加强地方与中央部门和北京市的联系,减少出差来京人员,节省人力、物力、财力。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驻京办渐渐的变了味道,也偏离了最初的成立的宗旨,成为民众所诟病的贪腐温床。正是鉴于此,中央才出了撤销驻京办的规定。
虽然中央有规定,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于是出现了不少的地方驻京办纷纷改头换面的现象。其实,还是放不少驻京办能带来“跑部钱进”的好处,说到根上,问题还是出在“钱”上。有了驻京办,只要多托关系、多找门子,那相应的项目和经费就能被“争”过来。由于,驻京办多,而每一年中央的项目和资金是有限的,于是众多的驻京办就在应酬接待,吃喝送礼上做起了文章。渐渐的,这股歪风邪气就成了驻京办办事的“潜规则”,而驻京办也在民众的心中落下了坏名声。
驻京办玩“变脸”,有一点不容忽视。驻京办作为一个派出机构,由于其身份的特殊,往往是处于两不管的地带,监管的真空,使其做起事来无所顾忌,于是花钱如流水,一副“土豪”做派。并且驻京办的工作人员待遇相当不错,谁有会舍得放弃这份肥差呢?不仅工作人员不愿意丢掉驻京办的工作,而且地方也不愿意失去驻京办这个联络点,毕竟,驻京办能跑来中央的资金和项目,这对于地方的发展,对于官员政绩的提升,大有裨益。因此,尽管中央三令五申的要求撤销驻京办,但是地方政府和驻京办工作人员却对驻京办带来的好处念念不忘,于是两者各取所需、一拍即合,和中央玩起了“躲猫猫”。
撤销的驻京办又以其他形式出现,没有撤销的还在负隅顽抗,但是驻京办已经到了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刻,它的存在弊大于利。每年驻京办光是接待费用就是一个天文数字,而且还有一班子人的要财政供养,更让人不可理解的是,驻京办的预算不受监管,这在客观上给腐败留下了生存的土壤。由是观之,撤销驻京办势在必行。
其实,撤销驻京办的最大阻力是中央的项目和资金的“蛋糕”没有分平,导致地方政府不惜一切代价进京抢蛋糕,深怕吃亏。因此,如果中央的“蛋糕”做到了统筹兼顾,严格把关,那驻京办的改革阻力将会迎刃而解。
(责任编辑:张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