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专科”医疗人才告急

2014年01月21日 10:02   来源:中国网   吴帅

  儿科医生缺口三到五成,急诊科医生供不应求,脑外科人才流失严重,广东“高危专科”人才告急。记者从刚刚结束的省政协会议获悉,由于儿科、急诊科、脑外科等“高危专科”的医生工作强度大、收入低、风险大,目前已出现绝对或相对的人才缺乏。(1月20日《广州日报》)

  前几天,江苏省政协委员、南京市儿童医院院长黄松明表示,河西儿童医院建的时候招儿科医生,没有一个人报。当年市儿童医院招人,也没有一个人报,说明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儿科的风险和难度,望而却步。这样的现象开始变得普遍,多地都传来类似的消息。在种种因素里面,分配机制的不公平很可能是首要的。

  新闻中,有专家以中山一院的儿科举例说,综合医院的儿科收入,除去药费、材料费、水电费以及工资成本等,“基本上是个负数”。按照当下医疗体系主流的判断标准,科室没有给医院赚钱,医生还敢要高收入。以业务收入和利润的多少,来作为判断科室地位,还有医生待遇高低的主要参考标准,这也是时下最流行的一种标准。

  这种标准显然有问题,也是不公平的,现在正在产生恶果。医疗人才选择用脚走路,放弃选择投身这种冷门而高危的科室。这种退出,很容易让坚守的医疗从业者因此雪上加霜。一位医生发烧两天仍坐镇急诊外科,本月17号凌晨,浦东人民医院32岁的医生张晓东突然感觉胸闷、气短,第二天因重症肺炎抢救无效不幸去世。他的妻子正怀有7个月身孕。据介绍,因为科室里人手不够,张晓东和其他同事一样因怕拖累他人不愿请假。这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招聘不到儿科医生带来的是,随着就医人数的增加,这些医生的工作负担越来越沉重,甚至会因此透支健康。

  一个医生应该获得什么待遇?应该按照劳动力成本来计算,比如一名医生的实际培养成本和工作资历是重要的。除此外,还应该从各种医生岗位中,医生具体实施诊疗的时间、技术难度消耗的体力和脑力、面对的职业风险与压力等中和因素,来定工资的多少。这才是比较公平的分配方式,也是很多发达国家使用的标准。但现在的劳务标准评判体制恰恰忽略了这些因素,背道而驰,医生的劳务价值更多体现在卖药卖器械卖检查上。只有生病的人越多,患者看病花费更多的钱,医生才能多获得。

  如果不在这种医疗分配机制上进行改革,单单靠政府培养定制儿科急诊人才,无法真正解决问题。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