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动了温州国企的“钱袋子”?

2013年12月10日 07:05   来源:红网   睫逸

  浙江省温州港集团被指自2006年起连续以津补贴、加班费及拆迁领导小组慰问等名目,为温州乐清市北白象镇政府领导小组发放工资,至2012年6月,共计239万余元。(12月9日《中国青年报》)

  如今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可谓密切相关,地方经济要发展,就免不了要与企业进行合作,申报个项目出来推动一方具体指标数字的提升,于是各类行行色色的“领导小组”便应运而生了。

  诚然,企业的项目运作需要掌握一定的政策背景,而领导小组的成员多是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对政策有着天然的熟悉度,恰好可以弥补此方面的不足,从这个角度而言,似乎一切都在正轨,处处都处于情理之中。但是,记者手中的《审计报告》一出,却是捅出了一个天大的篓子,要么有句戏言说道:“不审计都没事、一审计全是事。”原来,在企业政策处理费的支出明细中,2006年至2009年,该企业每年都有一笔与北白象镇领导小组相关的费用,内容涵盖加班费、餐费、通讯费、津贴等。至2012年6月,该企业已向北白象镇支出费用共计239万余元。但当记者就此致电当事双方时,却均未得到任何正面回应。这不免让人浮想翩翩:究竟是企业自作主张自愿“上供”还是政府部门浑水摸鱼两头“拿钱”?这中间,到底是谁动了温州国企的“钱袋子”?

  也许是温州国企自身的决策。据悉,该项目在审批时定下的建设期限是两年,但截至2012年6月30日,建设期限已超过六年。在超期的时间内,该企业并未收到任何部门的任何警示,相关部门也未进行查处或是责令停工之类的,相信极有可能是企业早已私下打点好了关系,所以这些费用的存在也就可以解释了。

  也许是镇政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默认行为。相信该领导小组肯定涵盖了几位“重要领导”,一边可以在单位享受正常的工资福利,一边可以坐收额外之利,于是一个稳固的利益群体就瞬间成形了,大家都有钱赚,也就乐得其所,把党规政绩都忘在了一旁。

  不管是哪种假设的存在,如此违规之举能够长达6年的存在,直至被审计时才露出端倪,这里面也许有涉事人员手段隐蔽的原因,但更突出的原因却是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之不能以及企业自身“铤而走险”之缪举。客观的说,良好风气的养成与维护,不仅需要领导干部管好自己的手,不让其随便伸向别处,还需要企业看好自己的家,护好自家的“钱袋子”才是。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