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守则拟删空洞内容凸显务实作风

2013年09月17日 13:17   来源:大河网   刘运喜

  被专家和家长批判可操作性不强的《中小学生守则》已经启动修订,空洞内容将删除。昨天,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在北京酒仙桥第一中学考察新型教学模式时透露上述消息。(京华时报9月16日)

  对于中小学生守则的修订,王定华表示,应该让学生执行最该执行的一些规范,空洞的东西不一定都要,应该坚持的内容那也应该是我们长期的目标,不应当全写到守则当中。

  学生守则是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依据。古代最早的学生守则有《弟子规》、《弟子职》、《训学斋规》等,对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行为要求作出了非常具体和详细的规定。

  现行《中小学生守则》共10条,200多字,涉及热爱祖国、遵守法律法规、热爱科学、珍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等多个方面。此前,一个名为“中美小学生守则对比”的图表走红微博,引发众网友热议。对比之下,中国小学生守则被指“内容空洞,可操作性差”。如珍爱生命、注意安全等内容,虽然都是常识,但是没有具体的做法。相比之下,美国小学生守则内容细致入微,可操作性强,口语表达简单易懂。如“按时或稍提前到课堂”、“当老师提问且没有指定某一学生回答时,知道答案的都应该举手”、“缺席时必须补上所缺的课业。向老师或同学请教。”等等。笔者认为,学生守则,特别是小学生守则,作为学生在校在家在社会(主要是在校)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行为准则,应该力戒空洞无物、空泛无实质内容的条款,而应力求具体明确,简单易行,宁精勿滥,宁小勿大,宁实勿虚,确保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准确理解其含义和要求,严格遵守,努力践行。否则,如果内容空洞、抽象空泛,不具有操作性,不便于实际执行,那么有规定等于无规定,有守则等于无守则,无助于学生良好道德习惯和文明行为的养成,影响守则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实际指导意义。

  规则的制订在于执行,执行的前提是准确理解,而越简单明了的东西越容易理解,越能得到执行。教育部决定根据专家和家长的意见重新修订中小学生守则,删除内容空洞、不具有操作性的条款。笔者认为,这体现了教育部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切为了学生成长的务实作风,体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体现了尊重学生身心特点,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的科学精神。

  期待早日看到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真正为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导航。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