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金融危机收购成型团队;从控制交易所到控制仓储
■付 鹏
金融和经济的本质就是人在商业领域准则和行为的研究,而人制定的条款构架成为了商业社会的基本,这些基本形成了金融和经济的运行轨迹。
2003年,这一年发生了许多事情,格林斯潘终于在4月份连任美联储主席,随后格林斯潘允许了花旗集团下著名的商品期货交易部门菲布罗(Phibro)部门继续实物能源市场的交易。
这一政策的实施带来了大宗商品持续10年的兴盛期,一个“大宗商品的潘多拉魔盒”就这样开启了。
格林斯潘领导下的美联储表面上为这个“潘多拉魔盒”找到了一个堂而皇之的美名:“实物商品市场的交易将使银行更加有效地与客户打交道,对大宗商品衍生品业务起辅助作用,对公众利益有帮助,并且不会对银行造成大的风险”,而实际上这背后却隐藏着真正的“阴谋”。
2003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铜价快速攀升,持续上涨的时间和上涨幅度均超过以往,此时“潘多拉魔盒”里的怪兽已经完全打通“金融市场”到“现货市场”的任督二脉,这个时候中国国储这只初入世俗道行尚浅的“大鱼”开始逐步的进入到这些“潘多拉怪兽”的视野里,于是乎世界各大机构纷纷预测(自然是预测给中国听的)未来国际铜价将步入下跌,而直到2005年底外电曝光完成对“中国大鱼”最后一击的时候,我们才知道“刘其兵”和“国储铜事件”,此时怪兽们的第一顿盛宴却已经饱餐结束了。
2008年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使得白宫的压力陡然剧增,一方面出于对金融系统性风险管理缺失的反思,一方面也需要对这些贪婪的华尔街大鳄们做出一定的惩罚,于是乎,结合了双重目标和责任的美国金融再监管在伯南克的手上开始了。
来自于多特弗兰克法案以及沃克尔等规则在内的严厉监管措施开始挤压这只潘多拉魔盒里释放出来的怪兽的生存空间;而来自于巴塞尔协议三对于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和杠杆率的加强监管也使得怪兽们面临着更为严格的资本要求;作为对过度投机带来金融市场严重不理性繁荣的惩罚,这些怪兽们的自营交易将不再被允许;司法部门以及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也开始同步着手对怪兽们“不干净”的行为进行调查;最为关键的还是美联储在近日刚刚宣布,将对2003年时期做出的允许接受其监管的银行在现货大宗商品市场进行交易的决定进行重新评估;这一切都在迫使一个结果的产生——对于“怪兽们”来说是时候离开大宗商品了。
一方面迫于安德鲁赫尔的薪酬问题,另一方面还迫于未来逐步去杠杆化和加强监管的目的,最终花旗集团将旗下“赚钱的金鸡”——Phibro大宗商品交易部门出售给美国西方石油公司。
在这个过程中,高盛和摩根大通曾经暗喜不已,一方面也担心来自于美联储或者白宫的监管压力会逐步升温,另一方面也是对到口的肥肉吃不吃犹豫不决。最终是利益战胜了风险,在花旗被“退出”之后,大宗商品里面的华尔街接班人终于开始“露出锋芒”。随着花旗集团在大宗商品领域中的“被折戟”,摩根大通开始缔造自己的大宗商品帝国。
利用金融危机收购成型团队:2010年由于欧洲问题给苏格兰皇家银行(RBS)带来了沉重压力,摩根大通趁着部分国有化的苏格兰皇家银行出售资产以偿还欧盟监管部门之机,以17亿美元收购RBS和能源公司Sempra Energy 的合资公司RBS Sempra的非美国大宗商品交易资产。2010年11月份正当中国四大行之一的中国银行打算在伦敦组建商品交易公司,并正在谋求在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中的“二类”席位打算收购面临破产的曼氏金融(MF Global Holdings Ltd.)旗下金属团队的时候,就曾有圈内人怀疑有人临时“截胡”接盘了MF在伦敦整个团队,特别是那些场内交易员。最后终于真相大白,就是摩根大通,顺道把MF席位还持有的LME股权全部收入囊中。
从控制交易所:摩根大通斥资2500万英镑收购了全球曼氏金融所持LME 4.7%的股权,该行此前已持有LME 6.2%的股权。收购交易完成后,摩根大通在LME的股权将增至10.9%,这将使其成为LME的最大股东。
到控制仓储:大宗原材料过剩需要存放,提供金属储存就成了这些涉足与现货领域银行家们的生财工具。对银行而言,只要有人存放这些金属,就能赚取数以千万美元计的租赁营收,而控制这些仓库利用LME仓储出入库规则的漏洞把原材料深藏起来,不单单可以赚取延迟出库带来的租赁收入,持有人从质押融资中获利,还可以通过仓单的注销来随时掌握市场升贴水情况,进一步在衍生品领域赚取更高的溢价。
对于那些既拥有自己的仓库又能在初级实货市场上进行交易的幸运儿们而言,这印证了“有钱人将变得更有钱”那句老话。于是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市场人士希望获得一些存货,以此来进行操作。
(作者系银河期货研究中心首席宏观经济顾问)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