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欧洲经济形势与当初日本颇为相似,甚至可能步日本后尘。不过,欧洲经济存在着较强的抗危机和复苏能力,并非完全没有亮点
自欧债危机爆发以来,欧洲经济已连续多季度负增长。欧洲央行的高管警告说,欧洲经济停滞不前的时间会比预期要长,甚至可能步日本后尘,面临“失去的十年”风险。
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欧元区今年一季度负增长0.3%,已连续第6个季度衰退。当前,欧元区经济与2009年相比,仅有2.5%的增幅,年均增长率与日本上世纪90年代的情形极其相似。
数据显示,以不变价格计算,欧元区今年一季度GDP远低于2008年一季度达到的峰值,甚至不如2006年四季度水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欧元区经济“萧条”已超过6年。不仅如此,失业率也已连续23个月超过10%,今年5月份的失业率高达创纪录的12.17%。长期的结构性高失业率将导致欧洲人力资本的永久流失,政府“人为”创造或增加就业机会的努力,会削弱企业在服务业等领域的创新投入,从而弱化欧洲的未来竞争力。
此外,市场人士担心,欧洲的货币供给扩张速度进一步放缓和银行信贷疲软。为数不少的所谓“僵尸银行”,自身资本不足,却无视贷款损失,仍在给亏损的老客户继续放贷,期待这些企业能起死回生。但残酷的现实却是:“僵尸银行”的信贷多半会颗粒无收,留下一堆呆账坏账。
客观来说,如果将当前的欧洲与上世纪90年代的日本经济相比,还有一些显著不同。
首先,欧洲银行业的资产负债表问题并不十分突出。自2007年以来,非金融企业的债务占GDP的比例徘徊在75%至80%间,而日本当时的比例曾高达130%。同时,欧洲国家的家庭债务比例也明显低于日本。
其次,从不动产价格的调整情况看,欧洲房产市场相对健康。欧洲当前的住宅价格总体水平与2008年的巅峰价格相比,累计跌幅仅约3%。而日本90年代末的房地产价格,与1991年相比下跌幅度超过40%,泡沫成分很大。
第三,从通胀预期和货币政策应对来看,欧洲的应对比较稳健。日本当年在股市和楼市价格跳水后,利率一度维持在较高水平。随着通胀水平快速下滑,日本央行被迫出台定性和定量的宽松货币政策。相比之下,欧元区当前通胀预期一直接近2%,利率水平逐年稳步下调,货币政策没有出现大起大落。
此外,从生产要素角度看,欧洲经济恢复增长的基础仍较牢靠。日本的生产要素贡献率从20世纪80年代的1.3%迅速下滑至90年代的0.2%。欧洲2008年至2012年间的要素贡献率为0.5%,略低于2000年至2007年间的0.7%,而且很大程度上还是缘于资本和劳动力贡献下降。
可见,欧洲经济仍存在着较强的抗危机和复苏能力,并非完全没有亮点。一是作为欧洲火车头的德国一直保持增长态势,引领欧洲经济与衰退抗争。二是较低的通胀率保证居民实际购买力不出现大幅缩水,为经济增长提供消费动能。三是全球经济的微弱复苏有利于提振欧洲出口,带动欧洲走出衰退。此外,欧债危机爆发以来,欧盟出台的一系列财政金融措施初见成效,有利于欧洲健全“体魄”。(徐惠喜)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