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每个流浪女都是海归的白富美

2013年07月18日 11:15   来源:荆楚网   范子军

  从郑州市精神病防治医院了解到,网传拥有高学历、海归身份的郑州流浪女子已经入院治疗,经初步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确切的诊断结果,有待医院专家进一步会诊。(7月16日新华网)

  看到这则消息,想必很多人都会感到很宽慰,连日来流落郑州街头的“海归”流浪女,在网友围观、媒体聚焦和有关各方关注下,终于得以入院治疗,我们当然也希望经过专家会诊,能够治好她的精神分裂症,从而回归社会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欣慰、感奋之余,心底又不免滋生一丝淡淡的伤感和迷惘。这位自称“张佳”的流浪女,关注度之所以这么高,面容姣好、还很时髦、更会讲英文等,使得大家对她的身份、身世等格外感兴趣,或是个关键的因素,倘若是人们常见的那种篷头逅面、肮脏丑陋的形象,她的际遇还会如此幸运么?

  笔者并非怀疑如今社会爱心的稀缺,在救助流浪者等社会弱势群体方面,近年来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所做的努力有目共睹,无不让人真切地感受到温暖和关怀无处不在。然而,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是,一些地方的做法仍然差强人意,救助服务还没有真正到位,甚至或多或少、若隐若现存在歧视、漠视现象。

  同样在郑州,去年冬天发生的流浪汉冻死街头事件,激起会社会对完善救助机制的深度思考;也是在郑州,立交桥安装防护网令农民工们在凛冽的寒风中没了栖身之地,引发社会的广泛质疑;广州、深圳等少数城市为维护市容,竟然想出了浇水泥锥驱赶流浪汉的“妙计”,闻之者无不大呼寒心、缺爱,相比“海归”流浪女这一个体受到的特殊厚待,怎能不令人生发无限感慨?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沦落街头的流浪汉、流浪女、流浪儿时有可见,但是,不可能每个流浪者都是有疑似海归背景的白富美或者高帅富,在现有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下救助资源相对紧缺也是可以理解的客观现实,但我们更期待社会能够以平常心看待和对待每个流浪者或者其他需要救助的弱势群体,力所能及地让他们都能得到平等的权利救济,这或许才是现代文明社会应有的救济生态和人文关怀。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