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再让“社会的医生”缺位

2013年06月24日 07:24   来源:文汇报   钱旭红

  全社会的安宁涉及我们每一个人,社会工作人才的职业愿景与社会每个角落的和谐息息相关。我们国家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凸显期,也是社会工作大有可为的时期。我们要创造条件让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有用武之地,从而造福社会

  近期发生的一系列的恶性事件,诸如小学生性侵害事件、厦门的公交车纵火事件等,一再刺激着人们的神经。人们在谴责丧尽天良的行为、分析作案背景、反思社会管理的同时,却还很少注意到,在防治社会恶性案件的发生、促进社会和谐中起重要作用的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的严重缺位。

  社会工作专业和学科,是大学里专门培养社会工作人才的基地,它培养的是“社会的技术员、社会的工程师、社会的医生”。然而,这个专业不仅招生难,而且毕业生去向与作用也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我作为校长,看在眼中,急在心里。

  需求缺口何以与“就业难”并存

  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验表明,社会工作者是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力量。美国有60万左右的社工,香港有约1.5万社工,社工的数量超过总人口的千分之二。上海的实践也表明,社会工作可以回应不同弱势群体的需要,协助政府解决民生问题,创新社会服务与管理模式,建构有利于融合与团结的社会资本,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目前社会工作服务领域已经涉及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慈善事业、社区建设、婚姻家庭、精神卫生、残障康复、教育辅导、就业援助、职工帮扶、犯罪预防、禁毒戒毒、矫治帮教、人口计生、纠纷调解等不同的领域。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建设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目标设定为,到2015年,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达到200万人;到2020年,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达到300万人。根据民政部的数据,目前全国只有30万左右的社会工作人员,离设定的目标相距甚为遥远。

  社会的安宁、社会发展急需社会工作专业人员。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社会工作专业和学科的质量水平,有了长足发展。而这原本是社会工作大有可为的时期,但相当反讽的是,该专业的学生却面临就业难、专业不对口的困境。上海已连续两年将社会工作列为预警专业。目前全国有300多家大学培养社会工作的本科生或研究生,每年毕业学生却不足2万。理论上社会工作毕业生是供不应求,但事与愿违的是,社会工作毕业生真正进入社工岗位的并不多,特别是“985”、“211”大学的毕业生很少进入这个行业。

  社工学生不愿意“专业对口”的背后

  笔者在国内外的比较观察和与该领域国际学术界的交往中,深深感到,导致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和根本的原因,是我们各级组织、政府、社会对社会工作专业和学科的误解和不够重视。

  比如,我校于1996年设立社会工作专业,2008年汶川地震后,率先在都江堰板房安置区建立社会工作站,成效显著。温家宝同志在视察该站时指出:“你们的工作说明社会工作对于和谐社会建设的确很重要。”我校教师还自己创办了7家社工机构,直接为自己的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尽管如此,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社工专业的学生低于30%,毕业生进入社工领域的也不足30%。

  华东理工大学调查发现,社工学生不愿意进入该行业的原因主要有:其一,薪酬水平比较低。2012年,上海专业社工机构社工的实际月平均工资不超过4000元,明显低于本地职工月平均工资4692元。很多社会工作机构的总干事年薪都不超过10万元。其二,社工所感知到的发展空间有限、职业前景不明朗,缺乏可持续的激励机制。其三,社会工作者施展才华的舞台小。其四,政府开发社工岗位的速度较慢等。很少有公务员岗位列明需要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实际上即便是最信奉“小政府”的美国,也有30%的社工是在政府机构工作,英国则高达70%。

  反观发达国家和地区,社会工作的境遇完全不同。香港社工毕业生的起薪比很多专业的毕业生要高出20%左右,社会工作专业的录取更“百里挑一”,竞争非常激烈,而我们的招生则以“调剂”为主。就美国而言,483家大学设有社会工作本科专业,223家设有研究生学科,2011年在校学生10万以上(包括脱产与在职),毕业生超过3.5万人,绝大多数进入社会工作岗位。2012年,每1000个工作岗位中有4.469个社工职位。当年社会工作者的平均收入明显高于社会全行业的年平均收入。

  让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有用武之地

  为此,本人从一个大学管理者的角度,殷切希望政府、社会、家庭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鼓励、吸引优秀年轻人投身社会工作,关心社会工作人才的录用取、培养,建立社会工作的制度框架,让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有用武之地,从而造福社会。我呼吁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

  ——创造更多的社会工作岗位。可在政府相关部门和事业单位设立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培育和扶持社会工作机构及相关社会组织。可规定公益慈善类与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要有一定比例的社会工作者。

  ——完善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职业通道。形成初中高级职称系列与职级体系,确立晋升的资格和标准,提供专业晋升空间。

  ——建立以服务年限和服务绩效为基准的奖励制度,鼓励社工长期投身于社会工作事业。

  ——支持社工毕业生创办社会组织。政府可设立专项基金支持社工毕业生创新社会服务、开设社会工作机构。

  ——设立更为合理的薪酬体制。建议工资水平比照教师和护士进行设计,并高于全市平均职工工资。

  ——研发社会工作专业绩效的社会核算体系。以数据的方式呈现社会工作的社会贡献,增加社会认同度。

  全社会的安宁涉及我们每一个人,社会工作人才的职业愿景与社会每个角落的和谐息息相关。我们国家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凸显期,也是社会工作大有可为的时期。

  (作者为华东理工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